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城市家具好看也要好用 一站式解决居民急难愁 用好一个课堂 讲好一段历史
第6版:上海新闻 2024-10-22

用好一个课堂 讲好一段历史

申城文明单位推出系列举措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红色巴士专线车” 采访对象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正在深入开展“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其中一批单位以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目标,推出一系列工作举措,积极传播红色故事,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增添力量。

“运十党课”

弘扬爱国精神

“我最喜欢解说员姐姐在‘运十’上讲到的马凤山笔记的故事。在那么艰苦的年代,中国人都能造出‘运十’这样的好飞机。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献上一份力量。”近日,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六年级学生汤铭轩,在参观完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后认真地说。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全国文明单位,以下简称“上飞公司”)以文化自信自强筑牢大飞机精神高地,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为目标,加强国家工业遗产运十飞机的保护利用,用好运十飞机这个“活课堂”。公司组织挖掘收集运十飞机研制历程中的历史珍档,邀请参研人员撰写工作经历、研发心得,编撰出版《运十的故事》;拍摄纪录短片和《永不放弃》MV,进行展播;打造“运十党课”品牌,用一份“红色”报纸讲述“运十”精神……上飞公司多措并举打造大飞机特色文化,对内成为教育职工追忆初心使命的精神家园,对外打造成传播大飞机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打造多元宣传矩阵,搭建文化交流平台、逐步推进工业旅游项目,进一步强化对外文化交流,上飞公司吸引每年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走近运十飞机,深刻感受这份承载着国人梦想,凝聚着中国智慧的中国航空工业史奇迹。

“红色巴士”

串联红色印记

“下一站,成都北路。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中运量71路公交车上,乘务员向乘客娓娓道来。“红色专列”是巴士三公司(上海市文明单位)提升服务方面的一项全新尝试,旨在利用公交这一“流动风景线”,打造红色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移动宣传堡垒。

71路中运量车队党支部充分利用线路途经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毛泽东故居等众多红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在上海公交中率先推出了“红色之旅讲解”服务。16名二星级乘务员担任车厢讲解员,为市民乘客详细讲解沿途的红色景点和历史故事,极大地丰富了乘客的乘车体验。

20公里、90分钟的车程途经上海50个红色遗迹和遗存,为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上海红色历史,同样开通了“红色巴士”专线的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文明单位)仔细斟酌线路,严格把关讲解词,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故事讲述好的“四好”原则。专线试运行一经开通,立即得到认可。开通短短一个多月,已有超过1.5万名市民游客乘坐。

今年6月,春秋集团连同所属蜻蜓观光巴士正式提交了关于优化提升“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红色巴士专线车”的方案,丰富原有“红色巴士”专线站点,持续打响上海“红色旅游”品牌。

中行大楼

传承红色基因

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全国文明单位)所处的中国银行大楼坐落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23号,是中国银行乃至近代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中仅有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唯一一栋由中国人自己参与主持设计建造的大楼。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守正创新,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积极运用外滩中国银行大楼所蕴含的历史资源和红色文化,通过中行青年员工的声音,讲好中行红色故事,讲好上海红色金融史。

在一次次的展示讲解中,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的干部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深受滋养和鼓舞,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文化讲师队伍中。如今,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志愿者队伍,已从3人迅速增加到了近15人。

此外,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还整理中行红色基因史料,制作“红色的丰碑”中行红色历史展示墙;承办由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等主办专题教育展览,厚植干部员工爱党爱国爱行情感;在办公区域内设立“清廉角”,讲述老一辈中行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廉洁文化故事……

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加强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优化“红色专列”服务,探索更多红色线路,打造更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移动课堂;持续挖掘红色金融文化资源,扩大文化讲师队伍,深化金融史教育与社会责任担当……展望未来,这些单位将继续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容,为上海打造红色故事传播高地贡献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张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