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培育本土“科创核爆点”
第T18版:新民晚报创刊九十五周年特刊 2024-09-09

培育本土“科创核爆点”

武宁创新共同体实体地标——“创新里”的诞生

“创新里”科创孵化器 普陀区供图

“创新里”坐落于武宁路上 普陀区供图

科创企业微京科技 张龙 摄

■解敏

最近,位于普陀区武宁路与中宁路路口的创新大厦4—6层逐渐热闹了起来。作为普陀区今年重点打造的科创孵化器——“创新里”一期载体即将迎来企业集中入驻。

近年来,普陀区在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不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在普陀特有的“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中,要素集聚的武宁创新共同体是全区深化协同创新的大枢纽和主阵地。背靠武宁创新共同体,“创新里”定位为兼具“硬核科技”超前孵化服务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辐射带动能力的孵化器。在这里,未来的硬科技“种子选手”将获得培育,以此为基点,将逐步构建起普陀区更完整、更有集聚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创新来这里

络可哒(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人员近期忙着“打包”搬进“创新里”,这是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作出的重要选择。通过数字孪生实现线上“量体裁衣”,线下制作成品服装,络可哒将数字技术在时尚领域创新应用,自主研发超写实虚拟时尚平台,赋能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络可哒创始人、CEO龚悦庭介绍,传统服装行业,从设计师绘手稿到一件衣服的制成,约需做8件样衣。通过超写实虚拟时尚平台,在设计环节,就能将服装的廓形、面料、装饰、颜色的修改在线上通过数字孪生实现。

即使品牌方远在海外,也可以通过系统输入身高、体重、三围等不同数据,展示不同身材的上身效果。不仅省去了来回寄样衣的物流时间,也加快了服装企业的新品研发效率。通过“线上订制”能将新品开发的成本降低近40%,开发上市周期可缩短50%,这将对传统服装行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流程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去年,我们带着自主研发的平台产品参加普陀区举办的‘中华武数’科创集市,很快收到了普陀区抛来的‘橄榄枝’。”龚悦庭说,“相比资金支持,现阶段企业发展更需要的是资源对接和专业人才支撑。在这方面,我们感受到了普陀区最直接的帮助。也让我们下定决心‘落户’普陀。”

当前普陀正全力打造“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区科委等政府部门通过“科创集市”“院所开放日”等平台,为企业牵线搭桥,让企业有机会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紧密对接,从相互隔离的自转,到政府搭台的公转,再到更高层次的相互融合,推动更多企业从园区“上下楼”变为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强强联合,引发化学反应。

龚悦庭表示,络可哒在“创新里”就找到了意向合作伙伴。与他们同期入驻的另一家AI短视频企业,能将他们的服装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展示,如能合作成功,将大幅提高品牌制作宣发大片和短视频的推广效率。

而在人才方面,随着服装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势必需要更多既懂设计、又懂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在一次“科创集市”上,络可哒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牵手”,“学院建议我们结合自研平台,带着我们的技术走进大学,开设专业课程,同时对相关发明专利进行专项课题研究。这一建议如能落地,不仅能为我们导出最新技术研究成果,也将为我们的人才储备进一步赋能,带来许多新的机遇。”龚悦庭兴奋地表示。

创新在这里

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将孵化初创企业比喻为培养有潜力的孩子。“他们可能有很强的研发实力,但在创业初期,普遍会遇到缺资金、缺场地、对政策不熟悉、不善于打通市场、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在企业‘0到1’最难的时候,最需要政府、社会扶一把。普陀区正好有与之匹配的丰富科创资源集聚在武宁创新共同体这个平台上,于是我们就想搭建一个‘科技摇篮’和潜力企业的加速器,为这些‘未来之星’提供普陀式服务,扶持一批与普陀‘气质相合’的企业走好最开始的一段路。”

智康加机器人是普陀区自主孵化的创新企业,前期在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协作、投融资对接等多维孵化服务下,近期将研发总部搬进了“创新里”。不久前,他们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入围了Future Tech 100(未来科技100)项目,并获得“人气之星”称号。

随着城市老龄化不断加剧,卒中发生率逐年提升。研究显示,通过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可塑性,从而有效改善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为了使专业的康复居家可享,智康加机器人研发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技术路线,实现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方案革新。尤其在设备的便携化上成功突破,实现一个双肩包“随背随走”。创始人、CEO徐培麒表示,最初想做康复类AI产品,是因为自己的外公也是卒中患者,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知,在卒中发生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直到现在,外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他想通过自己的专长,做一些对卒中患者有用的事。他透露,未来,买一部手机的价格,就可以购置一个“背包康复师”,如果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使用,单次的使用价格和一杯咖啡差不多。

除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普陀也同样欢迎小众、垂直赛道里的“潜行者”。最早入驻“创新里”的企业之一——微京科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家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辅助工具的金融科技企业,微京科技主要针对金融机构在投资交易、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等环节的痛点、监管的刚需以及行业的发展,提升对抗风险和投资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亟待研发在核心计量等方面使用的模型产品。”微京科技创始人杨剑波说,“当前我们研发的产品已趋于成熟,接下来将进入到商业化和资本化的阶段,对于我们来说,眼下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对接到资源。”

“普陀区看中我们的科技实力,我们则感受到了普陀区的诚意。”杨剑波说:“科创型企业尤其需要寻求好的支点,普陀区很务实,不仅扶持创新项目,还提供有吸引力的办公空间。入驻后,积极推动我们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关系,引入潜在的投资人和合作伙伴;协助我们参与各类行业交流、技术研讨,拓宽业务视野和市场渠道,让更多行业伙伴有机会看到我们;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服务,确保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李文波看来,普陀和企业是相互陪伴的关系,敢于和企业“目标共设、风险共担”。近年来,普陀区通过出台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支持政策,吸引人才和创新团队来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比如,发布“普陀科创十条”、支持武宁创新共同体发展七条政策,成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对优质初创企业给予创业资金的支持等。同时,积极鼓励各类创新要素和主体聚合起来,深化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创新服务上,则始终秉持“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的理念,“人靠谱,事办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在了每一次为企业服务中。

创新从这里

“创新里”背靠武宁路沿线,占据了沪宁线这一长三角地区东西向经济大动脉的关键位置,它不仅是上海与长三角区域连接的重要枢纽,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上的一个显著节点。

今年6月,面向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普陀区启动了一批产业“链式联盟”,通过为联盟成员量身定制上下游资源、生态伙伴对接,深化“企业出题、院所答题”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手联弹”。未来,通过“创新里”这一崭新的桥头堡,将进一步推动初创企业辐射沪宁沿线,同时吸引周边城市的创业者来上海创新创业,实现跨区域协同创新。

苏州河两岸是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普陀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培育了复星、奥盛、“饿了么”、波克城市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如今,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代表的“中华武数”构成了普陀区全新的科创版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四梁”。

今年是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深化年,普陀区正结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聚焦创新策源,抓牢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当下,普陀区创新产业不断集聚,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税比重超过40%,全区初步实现了以“四大重点培育产业”为主导,以网络安全、数字广告、本地生活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作为“武宁创新共同体”的实体地标,“创新里”正蓄势待发。未来,“创新里”品牌将逐步覆盖区内符合条件的楼宇、载体,助力更多“种子”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