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彦彤 上海市静安区时代中学八(1)班
读了2024年7月15日《夜光杯》上的散文《我的中学情结》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学校的3位初中学生,现在我作为代表给您写这样一封信。
您辛勤的日语翻译工作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村上春树作品中那个陌生的世界,让我们既沉浸在异国风光里,又启发了我们的人生思考。您的译作《且听风吟》中引用尼采说的“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尤其令人反复咀嚼,更使人玩味不已。您将日文中的情感和意识完美地转化为中文表述,连我们这样不谙世事的初中读者也能感受到村上作品的独特魅力。
我们由于学业繁重,很多人还没有读过您翻译的作品,但凡读到您的《我的中学情结》时,大家都无不触动很深:因为您刚上初中就“被辍学”了。我们为您失去了那段不可复返的宝贵光阴十分惋惜。而几十年后的您,因为没有学过《少年中国说》《桃花源记》等初中的语文课文,为了当好听课评委,还像学生那样做了大量的专题预习:不仅一个个查生字,还一次次找注释。这让作为当代学子的我们对您的尊敬又大大提升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学习时光呢?
“彼时中学生的我不到十七,今日中学生的我则年逾七十”——读了您这句充满智慧的话,在没有见到您真容时,我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之后查网见到,果然是一位幽默诙谐的老师形象——一个虽然失去中学生活,却永远对她怀有乡愁似“情结”的日语教授。说实在,我们早已认定:您就是与我们年龄相差悬殊的中学同学!
在您这篇文章里说话矜持的“永远的班长”、同桌的“数学天才”女生,还有那位把珍贵的线装书《千家诗》借给您又不追讨的大气男孩……今天,他们统统都在我们的班级里,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我们太理解您为什么“每次路过中学门口,都自觉不自觉地从大门口或隔墙张望”这梦魂萦绕的情感了!
我们会听取您的建议,提升自己的文化欣赏能力和扩大自己的见闻;绝不错失中学时代的学习的良机。也十分希望林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能考虑翻译一些适合我们青少年阅读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