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象之童话》点映 燃起运动热情需防运动损伤 冬病夏治:吃吃喝喝把病治了 好像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搬到长安
第9版:上海新闻 2024-08-12

冬病夏治:吃吃喝喝把病治了

上海健康大讲堂请来专家介绍中医膳食调养方法

今年的三伏天超长待机,不少市民选择通过传统中医“冬病夏治”来治疗旧疾、固本培元。日前,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的“冬病夏治话健康”上海健康大讲堂活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孙丽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郭菲介绍冬病夏治理念在膳食调养和皮肤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膳食调养简便易行

孙丽红介绍,冬病夏治的根本在于排寒,虚性、寒性的疾病普遍适合冬病夏治。比如,有些老胃病、胃肠功能紊乱,受凉、冷食后加重或复发的胃寒、胃痛、泄泻等;感冒后反复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咽喉炎以及体虚感冒等;一些慢性皮肤病如银屑病、荨麻疹、慢性湿疹、冻疮等。另外,平日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冬天尤其怕冷的亚健康人群也可以尝试。

临床上冬病夏治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穴位敷贴、艾灸、拔火罐、推拿、中药内服、中药局部熏洗等。膳食调养也是简便易行的冬病夏治方法。针对不同的“冬病”,孙丽红给出以下膳食调养的思路和方法——

对易感冒、免疫力低下、容易乏力的人群,玉屏风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中医方剂,用黄芪、防风各10克,白术15克,加水煎服后饮用即可,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还有一款操作简单的代茶饮——人参茶。取人参2克、虫草花3克,沸水冲泡后饮用或用养生壶煮水喝皆可。孙丽红介绍,虫草花即北虫草,功效与冬虫夏草相似,对这部分亚健康人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如今鼻炎尤其是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在中老年人群和儿童中十分常见。孙丽红介绍,鼻炎的调养治疗,要侧重通窍祛风、清热消肿。对有鼻塞、喷嚏、鼻涕多的鼻炎患者,尤其是在吹空调和换季时发作的,可用辛夷、金银花各15克,蒲公英、防风、黄芩、白鲜皮各10克,菊花、桂枝各8克,蝉蜕5克加水煎取药液,趁热熏鼻;待药液变温后,还可用药液冲洗鼻腔。对一些鼻炎发作时伴有头痛,或感染风寒后头痛的人,白芷也是一味非常实用、药食同源的食材。

在诸多“冬病”中,慢性支气管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中老年患者居多,咳嗽、咳痰是其主要症状。近几年,因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时有发生,不少人痊愈后会留下迁延不愈的咳嗽,在秋冬季明显加重。“长期咳嗽会耗散肺气,一定要注重补肺气、润肺养阴、增强肺功能。在饮食调养上,山药粥就是一个很好的药膳方。”孙丽红建议,“对因长期干咳造成肺阴亏耗的人群,百合是很好的食材。在即将到来的秋季,大家还可以多吃一些银耳,滋阴润肺。”

慢病夏治事半功倍

对银屑病、荨麻疹、慢性湿疹、冻疮等慢性皮肤病,在“三伏天”采用适宜的中医疗法辨证论治,通过针刺、艾灸、敷贴、耳尖放血、熏蒸、中药内服或外用等,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使疾病在秋冬季的复发次数减少或不发作。

“慢性皮肤病的冬病夏治,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复发次数,还能减轻症状,达到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目的。”郭菲介绍,“慢性皮肤病冬病夏治的疗程并不固定,要根据人群特点、病程等因素来决定。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或病程不长的患者,一个夏季接受3—5次治疗即可;对中老年、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来说,建议以3个夏季为一个治疗周期。”

郭菲提醒,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一个常用方法,但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红肿、红斑、瘙痒、水泡,甚至糜烂等严重情况。出现过敏反应后,要立即查看过敏程度:在敷贴0.5—1小时后出现轻度红斑、瘙痒,可先将敷贴撕掉,若1小时内自行缓解,则不必紧张,也不用就医;若出现中等程度的瘙痒,甚至坐卧不安,影响睡眠,应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膏,缓解不适症状;一旦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皮肤糜烂,撕掉敷贴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处理,避免因炎热高温加重局部感染。

在上海,夏季通常湿热很重,真菌感染性疾病比较常见,如手癣、足癣、甲癣,或因手足癣感染继发皮肤红肿热痛。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中药局部熏洗或泡洗。郭菲介绍,岳阳医院的院内自制中药制剂“复方透骨草溶液”能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浸泡治疗后可软化角质,是夏季治疗角化型手足癣以及手足干燥、脱屑、皲裂等的特效药物,不少患者都会选择提前用药干预,防止复发。

通讯员 瞿乃婴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