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暑期中跟随各区城管队员工作两周,对城市治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近日,松江区泗泾镇横港居民区党群服务点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城管队员、社区管理者、居民和大学生共聚一堂,探讨社区治理的“那些事儿”。
增设“一键查询”
汤俊朝来自上海政法学院。这个暑假,他跟随松江区泗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工作,一起出外勤、接待信访等。其间,小汤发现城管部门在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执法中面临信息获取与沟通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在人车分离的情况下,难以精准获取违法当事人信息,影响执法效率。
对此,他在泗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教导员赵逸伦的指导下,撰写了《关于增加城管执法App加入非机动车信息互动窗口的人民建议》,建议在城管执法App上增设一键查询电动自行车车主信息功能。此建议受到基层中队和社区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小汤说:“实践中我发现,城管重心已从街面转向社区,并不是冰冷地执法,而是更多地提供服务。”当时,辖区内有一名老人坚持要将电动自行车拿回家充电,居委会干部多次劝说无效。城管执法人员询问后得知,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集中充电处给车充电,又觉得这里充电比家里贵。“我们手把手教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在集中充电处给车充电,还给他‘抢’了充值券,耐心解释生命与财产孰轻孰重,老人这才转变了观念。”赵逸伦说。
搭建“智慧平台”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殷讯在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城管中队跟班实习。座谈会上,针对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她认为,传统油烟监管方式存在效率低、反应慢、覆盖不全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城市管理的需求,构建一套高效、智能的油烟监管体系尤为迫切。建议借鉴工地监管小程序,搭建餐饮油烟智慧监管云平台,集油烟在线监控、警示预警、维护提醒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在餐饮企业油烟排放口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上传油烟浓度、颗粒物排放等数据至云平台,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监控。
闵行区新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迎来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常雨杨。其指导老师顾春晖是一名80后副队长,他向小常介绍了中队针对擅自改变物业房屋使用性质和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的治理情况,强调构建城管、房管、居委会、物业“共同体”。思考后,小常提出,能否以现有软件“智慧家园”和“物业直通车”为基础,进一步开发打通城管执法系统、房管系统与安管中心的一站式平台,提高证据采集实效。
座谈会后,大学生们还跟随社区管理者和城管执法人员作了一次现场调研,了解保利翡丽小区如何解决电动车集中充电问题。
架起“双向桥梁”
据悉,当前城管部门的社区执法事项共有184项,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受理处置社区投诉1.84万件,占投诉总量的36%,这充分说明进社区工作已是城管执法工作重点。在本市城管执法系统8200多名工作人员中,90后占比达三分之一,已从“新鲜血液”成长为具有一定执法经验的创新先锋。
今年7月中旬,市城管执法局公开招募了10名大学生,经双向选择、统筹调剂,下沉至浦东、松江、闵行等区街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参与“六个一”实践体验活动。每名大学生都与系统执法青年结对,共议社区发展,在“双向奔赴”中结出社区治理人民建议果实。
市城管执法局团工委书记沈蒙表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架起了“城管青年”和“高校学子”深度链接的桥梁,是大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一步,也是执法青年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舞台。市城管执法局相关业务部门将对青年们提出的建议进行研究完善,推动“金点子”落地见效。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