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教歌(设色纸本) 寻找吕彦直在富民路的居所 古典消夏 勒布沟高山杜鹃花永远记得 汉口路上
第15版:夜光杯 2024-07-31

寻找吕彦直在富民路的居所

周培元

最近连续的炎热让人不敢出门,连树上的知了也懒得不想鸣叫,可我的心一直惦记着要寻找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在富民路的居所。

看过卢洁峰老师的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奠基人吕彦直传》,才知道古拔路(今富民路)55号曾经是吕彦直生前住过的居所。前几天早上,我冒着酷暑,乘着地铁,来到静安寺,出地铁口不远就走到富民路。富民路以前称为古拔路,1943年才改为富民路。通过查阅文献和询问专家,了解到富民路的号码与古拔路基本相同。

首先见到43弄,弄内是华东模范中学。望见中学内有一幢历史建筑,就是当时投资古拔路3号到55号四排新式石库门里弄的投资商郁岂生的别墅。而今,石库门里弄已经不见踪影,只见到43弄的不远处有一排新的住宅楼,外墙有富民路55弄1-3号的标牌。没有找到吕彦直当时的住所,有些遗憾。但路过富民路197弄,见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庄俊设计的古拔公寓保存完好,进去转了一圈,富民会馆和联排别墅都保存得很好。

到家后,连忙打电话询问好友邱力立,他以前住在富民路53号。他的祖父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有幸得到民族实业家章荣初先生的帮助,与家人辗转来到当时位于法租界的古拔路,住进53号二楼,过上了相对安逸的生活。

今年是吕彦直先生诞辰130周年。这位清华学子,为设计、监造南京中山陵和主持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倾尽心血。简要概括总结他辉煌而短暂的一生:35岁英年早逝。3次获首奖,设计了著名的公共建筑项目:位于香港路的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曾经参加过3个校园的建筑设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校址),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校址),上海持志大学(今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

1926年为中山陵设计施工图不久,吕彦直开始腹泻、便血,但他自恃年轻,无暇顾及。1928年,吕彦直的病情不断恶化,最终被确诊患上癌症。他一边积极治疗,一边继续工作。1928年下半年,吕彦直在上海肺部疗养院治疗期间,病房中摆放着制图桌和绘图工具,有位记者到病房去采访,以为走错了房间。他深深地被吕彦直以这样拼命的方式与死神抢时间,与绝症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

吕彦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也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普及的推广者。在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不仅勤奋读书,他还与同学创立了中国科学社,设计了社徽。他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其中有翻译的《海底水雷》《爱迪生年谱》等,还绘制了《汉张衡候风地动仪》复原图。在上海陕西南路的原明复图书馆,能找到吕彦直设计的徽章图案。

吕彦直也是中国建筑师学会的创立者。他设计的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采用“中国固有式”建筑风格,“以西式为里,中式为表”,成为伟大的新创之作。

这位清华学子让后人怀念、敬仰。在参观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铭记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时,也应该不忘为中国杰出建筑师吕彦直先生怀以崇高的敬意和绵绵的追思。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