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绵延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今年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文化线路下的宋代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学术研讨活动日前在苏州古城举办。
过去10年,苏州开展大运河遗产的监测保护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发挥运河城市区位优势,打造最美运河段,传承大运河文化。苏州留存的宋代遗迹见证了宋代苏州繁华富庶的景象,造就了苏州独有的韵味。同时,苏州的许多宋代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大运河为世人所知,宋塔、宋代的水巷、宋代的技艺成为大运河文化中的有机组成。
“大运河对于历史上的苏州和现实苏州都具有特别的意义。”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瑞近介绍,大运河沟通南北,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历史上为南北交流、经济发展埋下了伏笔。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
活动结合大运河文化路线、宋代历史文化遗产等主题,从不同专业视角,交流、分享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成果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助力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