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静听山谷声  书香秋壑间 不土 “没原则的爱” 雨鞋 继承与守望
第14版:夜光杯 2024-05-28

雨鞋

余斌

唯下雨天穿的鞋才叫“雨鞋”吧?那么用排除法,凡雨天穿得,平日也穿得的,就不能算。于是作为一种专称的“雨鞋”呼之欲出:我说的是那种橡胶制成,无绳无绊,一次定型,“天衣无缝”的雨天用鞋。如此大费周章为其“定性”,实因这鞋我们通常都叫“胶鞋”或“套鞋”,直到前些时候才知道,在别处“胶鞋”乃是泛指,胶底鞋也包括其中。

胶底鞋中,最享盛名的是“解放鞋”。原是军队服装的组成部分,与军装“浑然一体”,晴雨两用全天候,以至我想不起军人还穿什么别的鞋。何以不称“军鞋”而曰“解放”,不得其解,也不知是不是解放鞋与解放装一样军民两用,比军装“全民”得多。一双解放鞋几乎可以包打天下,囊括今日细分的各种鞋的所有功能,跑步、打球是它,爬山是它,甚至正式场合也可以是它——我就见过不少宣传队演出,统一着装,大家都穿这个。

雨鞋当年则少见,不仅因为雨天才用得上,并非四时必须;也因为贵,买不起。我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早的时候,则更精贵。黄仁宇的回忆录里说幼时家贫,见别家孩子雨天穿套鞋,徒有羡慕之情,他父亲原是同盟会的,官位不在蒋介石之下,退出官场过平民日子,也不至于落到赤贫普通人家,买不起套鞋,足见其稀。他说的“套鞋”应该就是雨鞋,唯当时的穿法是套在鞋子之外,如荷兰人的木鞋的穿法。雨鞋称套鞋,应该就是从这穿法而来。

到我小时,雨鞋已不再外“套”,且已普及得多,但是因为普遍的穷,还是显得珍稀,如家里一人一双雨鞋,就显得相当“资产阶级”。是故尽管属“敞开供应”,“敞开”来买的人家并不多。南京多雨,时常地上有积水,雨鞋是很用得着的,大部分人却是以解放鞋将就着,雨大时鞋子尽湿甚至积水漫过脚面灌一脚水,也只好由它。到夏天则赤脚一双塑料凉鞋,水里来,泥里去,浑不在意。

因为珍稀,穿双雨鞋去上学甚至也会引人注目。雨鞋有低帮、高帮之分,低帮的只到脚踝处,不显山不露水,泯然众鞋,也就罢了,我们羡慕的是高帮的那种,鞋口抵着小腿肚子,且与其他鞋比起来,有那么点高跟的意思,以其高度,叫雨靴更合适。而对靴子,我们是仰之弥高的,因电影里的皮靴看上去很是威风,虽然通常穿在德国鬼子或其他反派人物身上。皮靴不可得,穿雨靴也算“庶几近之”吧?我没有雨鞋,却拿父亲的雨鞋当道具用过。有一回,从阁楼上倒腾出当年军队授衔时父亲的一套制服,和几个同学租了个相机拍照片,大盖帽、领带什么的,总觉国民党才如此,而下面穿布鞋、解放鞋,怎么都不搭,皮鞋则父亲穿走了。最后有人提议穿雨鞋,权当马靴。结果弄出了一身制服、雨鞋的奇怪装束,现在的人看了要发笑,我们当时则是要扮帅的。

其实与马靴更形似的,是齐膝高的雨靴,通常都是站在浅水里作业才用,大体属劳保用品。上学的路上,会看见站在沟里清淤泥的工人,就穿这个。初中班上有个同学,家里不知干什么的,就有这么一双。某个雨天穿了来,课间我们好几个强着他让我们试穿,高视阔步走上几步,模仿日本人不可一世的样子。人小鞋大不跟脚,走起路来踢踢踏踏。那哥们是偷出来穿的,以那天的雨量,殊无必要,事实上除非是发大水,通常雨天也没人穿这个。他当晚即挨了一通臭骂,不仅因为未得允许,而且因为捂了一天,里面叽潮烂湿,脱下来臭气熏天。

这也就见出雨鞋只是“看上去很美”,穿着却不舒服。它的密封性可保雨雪天气不湿脚,然天热时捂得难受,冬天则比穿其他鞋都更让你感到冷得难当。而且都是宽松式,不良于行。所以渐渐就被淘汰。现在冬天下大雪,几乎不见人再着雨鞋,宁可鞋子外面再加双鞋套——虽然超市里还能见到雨鞋,且已远较当年一色黑的样式丰富多彩,赤橙黄绿而又加入了时尚元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