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8版:长三角 2024-05-07

长风破浪会有时

旅日二胡艺术家姜建华(左二)携三名日本弟子演绎无锡名曲《二泉映月》 宦玮 摄

台州和合文化展品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

俄罗斯女孩手持鱼灯合影

本报记者毛丽君 黄于悦 吕倩雯

台州和合文化搭乘文创“翅膀”飞到巴黎;无锡太湖的江南雅致透过一幅幅精品油画亮相日本;黄山的省级非遗项目汪满田鱼灯游进俄罗斯圣彼得堡……近期长三角城市竞相“出海”,步履不停,向世界传递和美之声、合作之韵。

和合文化 闪耀法兰西

台州刺绣工艺的方巾上,绣着天台山华顶峰的云锦杜鹃;翠绿的沙埠青瓷表面,镌刻和合二仙图案;仙居的无骨花灯,将荷花相送、圆盒相迎作为造型……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一系列台州和合文化展品率先亮相,沉淀了千年的和合文化又一次走向世界。

始创于1904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最大、享有盛誉的综合性展会之一,也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推介平台。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台州和合文化搭乘非遗文创的“翅膀”,飞到巴黎,与世界各地的友人相见,这也是台州和合文化展品第二次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

紧随其后,5月2日,“发现和合之美”台州城市推介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向国际社会展示和合文化精髓,彰显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擦亮台州走向世界舞台的“金字招牌”。推介会以纪录片《和合之源》开场。在场嘉宾及观众通过官方推介、视频和图文展示、实物展示等生动有趣的形式,领略了底蕴深厚的和合文化和台州独特的城市魅力。

“巴黎是历史名城、浪漫之都、时尚中心,与台州的山海风光和独特文化遥相辉映;巴黎也是法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汽车、电器、化工、医药等产业尤为发达,与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巴黎也是注重幸福感、品质感的城市,在幸福的追求上,两地人民坚定执着、同向同行。”推介会上,台州市代表介绍了台州市经济、社会、文化情况以及和合文化的溯源与史话,邀请国际友人亲临台州、常来台州,在山海奔赴中美美与共。

现场,巴黎和合文化海外驿站揭牌启用。中法双方举行互赠礼物仪式。中方送出的礼物,是来自天台的非遗作品“一根藤”。它是由许多小木条,通过榫卯拼接、回环穿插,盘曲成首尾相连的吉祥图案,其造型萃取了天台山“儒”“道”“释”的和合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美好寓意。

“推介会让台州这座人杰地灵、充满活力的城市跃然纸上。作为台州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融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刻影响着市民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台州独有的和合之美。希望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启民心相通新模式,注入新的动能。”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说。

太湖明珠 合作花为媒

四月的东京,樱花绚烂盛开、迎春怒放;四月的无锡,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的太湖鼋头渚3万余株樱花竞相绽放,吸引了数百万中外游客纷至沓来。“1988年,日本和无锡在太湖鼋头渚种下的第一批樱花树,见证了两地的一路情缘。如今已有逾1200家日本企业在锡投资兴业。”4月底,无锡市经贸文化代表团访日,再续“合作之花”。

在东京举办的2024中日(无锡)产业文化合作交流会上,“乐游无锡”日本市场定制产品上线,为日本游客带来一场赏太湖美景、听无锡故事,享江南生活的体验。“无锡城市风景油画展”在东京同步开幕,太湖明珠上的江南雅致透过一幅幅精品油画展现在日本民众眼前。无锡友城日本相模原市副市长石井贤之观展后说:“每一幅油画都有它的个性,让日本观众在看到无锡美景的同时,亦了解了中国的艺术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我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无锡。”

“世界音乐之都”,是无锡正在打造的一个崭新文化IP。1978年6月,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北京,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无锡名曲《二泉映月》,大获成功。第二天,他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听到民乐系学生姜建华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情难自禁,泪流满面。此次无锡赴东京举办画展期间,旅日二胡艺术家姜建华携三名日本弟子来到现场,再次演绎了脍炙人口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无锡的山水人文和小泽先生的眼泪,都融合在这一首曲子中,每一个听到这段旋律的人,都会被深深打动并久久难忘。”

一系列深化文旅、体育、教育、养老、青少年的民间交流活动,探索数字影视、书店文创、非遗艺术的创新合作模式,为两地再续前缘。访日期间,无锡宣传文化部门还专程到访有“世界音乐之都”之称的日本滨松市,实地学习考察音乐博物馆建设运营情况,交流借鉴滨松“世界音乐之都”申报和运营经验。

10天、3个国家、6座城市、10余场商务洽谈、近30场交流活动……无锡市经贸文化代表团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开启了新一年度全球推介活动的序幕。从贸易采购到科研合作、从文化服务到商业投资、从生产制造到金融赋能,十天的时间里,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徽风皖韵 对话俄罗斯

在圣彼得堡,一条条手工鱼灯格外亮眼,在日前举行的“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文旅推介会现场,不少俄罗斯人对鱼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拿在手中与之合影。这是安徽省级非遗项目汪满田鱼灯,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当地人称“嬉鱼”,祈愿年年有余和子孙兴旺。“希望能共享来自中国、来自安徽的好福气。”俄罗斯女孩王奥丽雅表示,鱼灯非常美,具有中国特色,她会带回家里收藏。

文旅出海,安徽扩大“朋友圈”。安徽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17世纪以来,全长近1.4万公里的“中蒙俄万里茶道”曾将产自中国安徽等地的名茶带到遥远的圣彼得堡。如今,安徽和圣彼得堡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性省份和城市,各领域交往不断深化。安徽省多次组团赴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举办文旅推介等活动,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重点旅游企业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

近年来,安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2023年,安徽全省接待游客8.48亿人次,旅游收入8510亿元,出入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这为双方进一步深化文旅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安徽正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安徽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现场推介,邀请俄罗斯游客前往领略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

推介会现场还举行了茶艺和黄梅戏展演。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演出现场,当扮相潇洒动人的“女驸马”登台亮相,瞬间便吸引了俄罗斯人的注意力。“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随着演员悠扬婉转的唱腔,台下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进行拍摄、记录。“演出太精彩了!”俄罗斯小伙维克多说,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中国文化,内心受到震撼,“希望拍摄下来与家人一起分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