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极高,在高龄男性中位居首位。随着人群寿命的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总体来说生长缓慢,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那么治愈率非常高。
加大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力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剑明教授指出,我国仅1/3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属于临床局限性,多数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多项研究显示,无论在前列腺癌非转移还是转移阶段,将PSA控制在<0.2ng/ml均可大幅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故而,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就诊时机晚、PSA基线水平高且全程控制不佳是影响我国患者生存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加大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力度,是扭转现状的有效措施之一,前列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与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提高前列腺癌治愈率至关重要。无家族史的男性一般从50岁开始每年查PSA,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筛查年龄提早到45岁。如果PSA处于临界值,推荐必要时做前列腺核磁共振筛查。
郭剑明教授指出,前列腺癌是一种多阶段进展性疾病,主要分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根据病情的不同分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管理已经逐步呈现出长生存周期、重生活质量的“慢病化”特征,实施有效的、规范的全程化管理势在必行。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是临床局限期前列腺癌和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价值。
在高风险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阶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推迟转移发生,延缓患者进入预后最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是治疗的关键突破点之一。郭剑明教授表示,前列腺癌的生长严重依赖雄激素,常规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即通过外科手术去势或药物抑制进行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人体内雄激素大部分来源于睾丸,少部分来源于肾上腺,同时前列腺癌细胞自身也会分泌少量雄激素。内分泌治疗主要目的是降低雄激素水平和阻断雄激素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遏制疾病进展。
把握治疗时机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姜昊文教授指出,把握前列腺癌的治疗时机是关键,因为不同阶段的前列腺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治疗时机的选择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严重程度、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策。姜昊文教授指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通常有更多治疗选择,手术、放射治疗或持续观察可能更合适,并且治愈的机会更高。一些前列腺癌可能是缓慢生长的,不会导致严重症状或生活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和医生可以选择密切监测而不是立即治疗。临床上考虑患者的年龄和预期寿命,以确定是否需要积极治疗。老年患者或有其他严重健康问题的患者可能会选择监测或较温和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侵入性的治疗。如果前列腺癌导致疼痛、尿道症状、尿潴留或其他明显不适,可能需要积极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姜昊文教授强调,前列腺癌的治疗时机应该是个性化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重要的是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治疗计划,以确保及时治疗,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和生活质量。
魏立 图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