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脑筋要落在“用品”二字 北极风暴 曹禺研究专家曹树钧 搭配 草木有本心
第14版:夜光杯 2024-03-19

曹禺研究专家曹树钧

丁言昭

曹树钧是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的老师,教我们剧本分析课,讲过不少剧本,我现在只记得《千万不要忘记》。在学校时,我几乎没有和曹老师讲过话,一看就觉得他像个秀才,似乎不爱与人说话。一直到毕业后很久,接到曹老师的一个电话,要我写一篇关于戏文系的文章,我马上照办,写完交稿后,得到曹老师的肯定。后来我常常在一些研讨会上遇见他,慢慢了解到他1963年从上戏毕业留校后,除了教学,主要从事曹禺研究、话剧史和莎士比亚的研究。

在60余年的研究工作中,曹老师看了不计其数的材料、访问了能想到的曹禺的亲人、朋友、同事百来人,写了许多关于曹禺研究的书,有:《摄魂——戏剧大师曹禺》《走向世界的曹禺》《曹禺成才之路》《曹禺剧作演出史》《曹禺经典的解读与多样化演绎》《曹禺晚年年谱》等著述,其中的辛苦、困难、心血……旁人是无法尽知的。

最近,我收到曹老师赠我一本新书:《曹禺晚年的艺术世界》。这本书是曹树钧老师多年研究曹禺的结晶,读后对我颇有启迪。

曹老师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曹禺是个剧作家、文化名人,应该坚持“平视”,不“俯视”,不“仰视”,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看待。

曹禺前后有过三任妻子:郑秀、方瑞和李玉茹。为了立体、完整、全面地描述这位戏剧大师,曹老师不断努力、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曹禺的第一任妻子郑秀,不但采访了她,还采访了她的两个女儿万黛和万昭,这样了解情况更全面。1987年,曹树钧老师曾在郑秀的陪同下,来到当年清华大学曹禺写《雷雨》时的宿舍明斋,听她讲述上世纪30年代与曹禺的交往、曹禺创作处女作《雷雨》的种种状况。

1932年郑秀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律系,是清华园里有名的“校花”。当时学校里女生比较少,她就成了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曹禺是狂热的追求者之一,请她来扮演自己翻译的一个独幕剧中的角色。他发现郑秀每天晚上总是在图书馆里自修,于是他也天天到图书馆去,接着在校园里散步,说着恋人间的悄悄话……

在与郑秀交往的同时,曹禺正在废寝忘食地创作《雷雨》。多少年来,《雷雨》不仅在中国获得盛誉,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可惜的是曹禺与郑秀于1937年结婚,1951年协议离婚。

1985年,曹禺的新夫人李玉茹要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一本书,曹禺就来找我父亲,在他们交谈中,曹禺得知我是搞戏剧的,就写了一个条幅送给我。父亲叫我去谢谢曹禺,那天我吃过午饭,就到宾馆去找他了。他一边接待我,一边打着哈欠,我知道他要睡午觉了,就匆匆跟他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即告辞,大概前后不到10分钟。后来李玉茹的那本书是不是出版,我就不知道了。

前几年,左联纪念馆主办多伦文化论坛,每个月请一些专家学者来主讲上世纪30年代的文化。2018年9月15日,左联纪念馆请曹树钧老师来讲曹禺,题为“从《雷雨》到《原野》”。在这之前,我得到曹树钧老师要来讲曹禺的消息,想起曹禺给我写的条幅,就随身带到会场准备赠给左联纪念馆。让更多的人认识曹禺,了解曹禺,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况且鲁迅先生对曹禺有过很高的评价。鲁迅看了《雷雨》剧本后颇为兴奋,对来访的斯诺说:“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

曹禺1985年给我写的那个条幅:“写出人民的心声,作祖国好作家书奉言昭同志曹禺八五春节”,我在曹树钧老师讲演的会场上,捐给了左联纪念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