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是谁提供了那张中华艺术大学的照片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2024-03-17

是谁提供了那张中华艺术大学的照片

左联纪念馆

中华艺术大学的校门口老照片

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上

左联纪念馆

何 瑛 沈琦华

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201弄2号成立,成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左联成立94周年之际,首届“左联月”启动仪式在左联成立大会会址(中华艺术大学旧址)举行。



旧址曾被“张冠李戴”

说起中华艺术大学,这是在上海的一所特殊的大学,它是党领导下的第一所艺术类大学,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美联)、左翼作家联盟(左联)的摇篮,1930年2月和3月,相继在这所大学成立了时代美术社(“它实际上是美联的前身”)和左翼作家联盟,以无产阶级戏剧为旗帜的上海艺术剧社也在这里举办过戏剧讲习班,一时之间中华艺术大学成为当时左翼文艺活动的中心,由此,拉开了左翼文艺运动的序幕。在这一时期,也形成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涌现出一大批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作家和艺术家,推动着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

如此重要的大学,对它的寻找,在30多年里却被“张冠李戴”,它的纠正和发现与一张中华艺术大学校门照片的出现密切相关。

1950年7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新中国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批准许广平从北京来上海指导鲁迅故居的恢复布置及纪念馆的建立。当时,由于冯雪峰、唐弢等既是鲁迅的弟子和朋友,又是华东军政委员会成员,所以筹备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都由他们想办法解决。为更好地宣传鲁迅,厘清史料,做好纪念馆的陈列,冯雪峰、唐弢等到各处鲁迅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勘查现场,核对史料。据唐弢先生回忆:“大约1950年五六月间,我们一起寻找和视察了大陆新村、拉摩斯公寓、花园庄、公啡咖啡馆、中华艺术大学、爵禄饭店、荷兰西菜室……”中华艺术大学就是在那一次寻访中被确定在多伦路145号。由于中国左翼作家成立大会是在中华艺术大学召开,冯雪峰是左联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并参加了左联成立大会,曾到过中华艺术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唐弢也经常在虹口一带活动,一直从事着左翼文学创作活动,因此他们俩的认定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很长一段时间,多伦路145号被认定为左联成立大会的会址。这一说法影响广泛,直到2000年后,还是有很多文史学者在文章里引用的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是多伦路145号。



一张照片确定中华艺术大学旧址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在时任虹口区文化局张乐竺局长带领下,虹口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革命遗址遗迹和文化名人调研,建设纪念场馆工作,开展宣传教育。像李白烈士故居、左联纪念馆(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沈尹默故居等都是在那时相继建立的。其中筹建左联纪念馆(中华艺术大学旧址的恢复)最为曲折,因为多伦路145号当时是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托儿所,为历史建筑旧址而动迁,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非常少见。但市、区两级政府还是下了很大决心,批准立项、拨地置换、集资建馆。但当到了房屋修缮、陈列布展阶段,“为恢复左联成立大会会址原貌,急需查明大会会址在中华艺术大学二楼还是底层召开的”,并需确定在哪一个房间召开,于是派人赴北京调查。

相关人员拜访了当年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科主任许幸之。没想到许老竟然说多伦路145号的中华艺大学地址是搞错的,并有一张中华艺术大学校门口的老照片为证,照片上门牌号码为窦乐安路233号,即现在的多伦路201弄2号,照片上的中华艺术大学校门与现在被最终确认的旧址所在地的洋房门口完全一致。

这件事在当年可谓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十年后,多伦路201弄2号房屋动迁,真正的中华艺术大学、左联成立大会会址得到恢复。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暂且不提,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张许幸之提供的照片上。

许幸之托他儿子把原中华艺大校门照片一帧带至上海,捐赠给了鲁迅纪念馆。这帧照片摄自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据许幸之说,此照是吴步乃先生赠他的。为此,相关人员又去信向吴步乃请教。吴先生来信说:“照片可能是从美籍华人何铁华那里翻拍的?何曾是中华艺大学生,现在夏威夷。”



这张校门的照片到底从哪里来

吴步乃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会有这张照片,为何说“照片也可能是从美籍华人何铁华那里翻拍的?”那么,这张照片的真正来源是谁?

吴步乃,1929年2月出生,原名吴步鼐,笔名步及等,从小爱好美术,1946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组织的木刻函授班,旋即又加入上海漫画工学团学习工作,上海漫画工学团是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进步文化团体,积极开展学生运动中的漫画宣传活动和举行漫画展览,揭露反动政权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吴步乃是其中的骨干,1949年至195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美术工作,部队复员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直属的《美术》杂志编辑部编辑、副主编。

2019年,笔者在北京见到了90岁的吴步乃。吴步乃身体硬朗,思路清晰,尽管头发花白,不修边幅,但往后梳起的大背头,还能看得出画家的风度。吴步乃还原了事情的整个过程。

吴步乃在上海读小学、中学,生活了10年,后参军,复员后到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直属《美术》杂志工作。许幸之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院教授,因此,在工作中吴步乃与许幸之相识。他上世纪80年代与文史专家王观泉一起研究30年代上海的版画(曾一起编写《一八艺社纪念集》),了解到许幸之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主席,曾任中华艺术大学西画科主任,于是,平时与许先生联系和请教较多。那时,恰好有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来到北京办展览,那个教授知道吴步乃在研究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版画,就拿出一张当年他在中华艺术大学读书期间,在校门口的一张照片。吴步乃想到许幸之先生那时是中华艺术大学教师,交给他更有意义,所以,就送给许幸之。恰好那时候,上海来人调查左联成立大会会址、中华艺术大学的事情,许幸之先生就把这张照片提供了出来。

过了将近一年,上海方面又来问吴步乃这张照片的来历,吴步乃早已经把这件事忘了,由于在这期间,美国华裔画家何铁华到北京办过画展,而且何铁华也曾经是中华艺术大学的学生,所以,吴步乃就推测是不是美国的何铁华送的。后来,吴步乃在整理自己工作期间的通信时发现了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那位教授的来信,才知道是那位教授所送,而非美国华裔画家何铁华所送。所以,提供这张照片的人应该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那位教授。

可惜的是,吴步乃年纪大了,事情又过去那么多年,实在记不起那位教授的名字,不过这位教授,有三个特征:一、出生时间在1910年之前,因为,1929年在中华艺术大学学生至少20岁。二、履历中要有中华艺术大学的学习经历。三、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搞雕塑的教授。根据这3个条件去找,应该是找得到的,也是找得准的。

于是,笔者回到上海,通过《中国艺术家人名辞典》查找。果然,一位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的信息条目跳入眼帘:“黄心维,著名雕塑家,教授。1907年6月7日出生,1929年去上海,在中华艺术大学学习半年。同年夏考入杭州国立艺术学院雕塑系,参加进步组织一八艺社。1934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全校雕塑创作比赛一等奖。被上海魏达洋行英国魏达教授聘为雕塑助手,工作三年,制作建筑装饰雕刻,钻研石雕、铸像技术。在魏达指导下合作完成了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座大型铜狮。1958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由此可见,黄心维教授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著名雕塑家。遗憾的是黄心维教授已于1989年去世,享年82岁。于是,笔者马上把此情况向吴步乃电话报告,吴步乃连声说道:“没错,就是他。”

中华艺术大学地址误记了30多年,又过了近30年,中华艺术大学校门口照片的真正来历才水落石出。正值左联成立大会会址建筑落成100周年、左翼音乐小组成立90周年、左联成立94周年,首届“左联月”系列活动将立足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等虹口红色地标,推出包括征文、展览、讲座、人文行走等在内的一系列市民文化活动,讲好左联故事,弘扬和传承左联精神。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