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毓
“以花为簪,以蚵筑宅,以海为生”,这是福建泉州这个千年历史小渔村鲟埔村的三大特色。
“半城烟火半城仙”,果不其然,当导游带着我们一步跨进泉州西街时,街上最亮眼的景致就是少女靓妹们头戴簪花装扮成的鲟埔女。西街三五步一个“装饰簪花体验馆”,演员赵丽颖头戴“簪花围”秀闽南文化,带动起一股戴簪花扮鲟埔女的热潮,也成为泉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进入泉州开元寺,也有一群群姐妹头戴“簪花围”拍摄,傍晚走进闽南著名侨乡梧林村,装饰“簪花围”的美女们仍络绎不绝。
簪花热催生了大批摄影师,专为倩女们摄拍簪花围装扮。各路美女头戴簪花围,身穿彩服,笑意嫣然,喜形于色,那份由心底绽放的笑容就像簪花围上的花朵那么灿烂。
各家专属体验馆帮美女们私人定制打造,梳好长长的假辫子,然后在头上一圈圈盘好长辫,插上一根长簪子,遂用艳彩的绢花为你一层层插好,插成一个美丽鲜艳、繁花似锦的“簪花围”,又让你选择配上各种款色服装,再化个妆容,整个装扮约二十分钟,之后安排专职摄影师为你跟踪拍摄。随着咔嚓咔嚓按动手机摄影键,先生手机里定格了几十位簪花美女,我调侃他面对如云美女,是否早已眼花缭乱?
历史上,真正的古渔村鲟埔女装饰鲜花簪是先将头发盘成海螺状,穿上一支象牙簪,再用鲜花花苞盘成花环,圈戴在脑后,最后插上各种艳丽鲜花或绢花,这就是鲟埔女十分亮眼而夸张的“簪花围”。花环上的小花蕾多用淡雅的含笑花、白玉兰、柚子花,一般要围上三四圈,随后插上鲜艳的粗康花、素馨花或手工丝织绢花。戴在头上,就像是顶着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园”。但现在的簪花围大都是手工绢花。
追溯鲟埔村妇女头戴鲜花发簪这一民俗文化,当初凡是遇见好事,比如嫁娶、生产、乔迁、题名之喜时,头上就要插鲜花以表庆祝,由此传承下来戴鲜花簪的美丽风俗。这样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气息的特殊头饰装扮,目前也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鲟埔村大街小巷里的当地女性,无论老少,都身着鲜艳大裾衫、宽脚裤,戴着耳环,盘着头发,盘发上插着一簇簇漂亮的各色鲜花,花朵发髻下是一张张淳朴热情的笑脸。她们挑着担子匆匆走过,篮子里装着海蛎、海蛏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鱼鲜,那明媚摇曳的身影,在银灰色蚵壳厝建筑映衬下,灿烂夺目。当潮水退落,不论春夏秋冬,她们还要身背鱼篓,卷起裤筒,赤着双脚走在滩涂“蚵株”间,敲“蚵”肩担。翌日,天蒙蒙亮她们就要起床,挑着一担担鱼虾到泉州各个市场摆摊卖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