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广告 用“一梳一剪”绝活圆创业梦 “飞手”为未来城市“飞的”探路
第7版:上海新闻 2024-02-21
赵迪和他的团队迈开从“走遍中国”到“飞遍地球”的脚步

“飞手”为未来城市“飞的”探路

赵迪(右)和队友在做无人机起飞前的测试 受访者 供图

从上海以东的海岛到天山以南的草地,从大兴安岭到琼州海峡,赵迪和他的飞手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执飞翼展约4米的无人机,冲上7000米的高空。

开启龙年新征程,这位职场年轻人的心中悄然萌动着热血: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成功切入载人eVTOL飞行器赛道,未来穿梭都市上空的“飞的”不是梦!

做“飞手”真的很酷

27岁,非名校毕业,入职不到五年,却在上海最具潜力的新质科创公司御风未来,带领一支约20人的飞手小分队。“我一直看好新能源产业,从小喜欢汽车,大学选了汽车制造相关专业。”读大学时做兼职,赵迪结识了御风未来的创始团队,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御风未来。

从绘图到设计,从设备调试到装配,从伏案到“起飞”,这几年赵迪摸过了无人机的每一个零部件,摸透了无人机执行各种任务的每一步流程,并成为国内最早拥有“飞手”执照的那批人。“做‘飞手’不是看上去很酷,而是真的很酷!”无论是在风云无常的海洋上,还是在遮天蔽日的丛林秘境,即使是四五十摄氏度的无人区酷暑,抑或是零下30多摄氏度的西北酷寒,他和他的无人机团队都闯荡过,完成了消防、巡查、气象、探测等各种只有无人机和“飞手”人机合一才能完成的高难任务。

严守飞行安全底线

人机合一是一种外场工作时的理想境界,要想达成,必须依赖内场事无巨细的预判和预研。作为“低空经济”的引领者,御风瞄准的是未来城市上空的“飞的”。虽然目前执飞的是小型工业无人机,但在赵迪心中,每次飞行对标的也正是载人“飞的”所需的安全标准,严守飞行安全这一底线。空中三小时,筹备三整夜,早已是家常便饭。

让他难忘的是,2020年到呼伦贝尔根河市完成的一次高空气象探测。“那里地面零下30多摄氏度,高空气温更是极低。”这位来自江南的小伙子,早已忘记冻得牙齿打颤是什么感觉,只记得心里像是上了几天发条似的严阵以待。“天寒地冻,无人机飞上空中后,肉眼几乎看不到。各种精密载荷是否适应环境变化?飞机姿态是否保持稳定?……”虽然每次起飞前都要做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的预案,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无人机空中作业时赵迪仍需紧盯“地面站”,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预期外的状况。

所谓地面站,实际上是一套地面飞行操控系统,用以进行无人机的操控和各项性能参数监控。在野外任务中突遇狂风暴雨,甚至信号干扰、断网断电,赵迪也毫无惧色,“遇到突发状况,要么飞控自行调整,要么几乎都在我的预警方案内,无论何种情况,都可以让无人机安全返航。”最终,经过三天连飞,赵迪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场人机合一的高空秀,安全顺利采集到气象科研要求的高空气象数据。

“低空出行”绝不是梦

去年,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首架机在上海金山成功完成首飞;就在上个月,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电动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申请。这架拥有20个旋翼,最大载重700公斤,可乘坐5人的大家伙,让赵迪着迷。“未来三五年,用于空中出行的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很可能会进入小范围应用阶段。”他对“低空出行”充满信心。

过完年,赵迪和他的飞手团队也将马不停蹄继续背上“飞手”行囊,迈开从“走遍中国”到“飞遍地球”的脚步。“毫无疑问,中国创新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占有先机”,在他心中,都市飞手正是未来“低空飞行”的探路者,“原本2—3小时的车程,半小时就能飞过去,一定不是梦!”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