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现场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昨天是年初三,午后,冬日暖阳自浦东美术馆落地玻璃窗倾斜而下,随着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广为人知的作品——卡农被奏响,大厅瞬时安静下来,百余人的演奏区域座无虚席,孩子们围坐在地上静心凝神,一堂由上海轻音乐团铜管五重奏带来的巴洛克主题“音乐课”在《捧果篮的男孩》大海报下“开讲”。
作为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是浦东美术馆与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的首次联手,自上月中旬开展至今每日吸引数以千计的参观者。展览呈现了卡拉瓦乔6幅真迹以及其他40余位深受卡拉瓦乔风格运动影响的“巴洛克画派”艺术家的50余幅精美原作,其中包括《捧果篮的男孩》《施洗者圣约翰》等卡拉瓦乔最具标志性的重磅真迹。
昨天的音乐会正是上海轻音乐团围绕这台展览“度身定制”,作为策划者之一,乐团演员中心副主任、小号演奏员秦伟骏选取了巴洛克时期经典音乐作品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第二乐章等,结合这台“巴洛克奇迹”向观众全景式展现巴洛克时期艺术场景。
在美术馆里听一场音乐会,对前来观展的市民而言是一种特别体验。家住宝山的魏国强是最早来占座的观众之一,虽然年轻时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但退休后倒是被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博物馆培养出看展的爱好:“现在美术馆、博物馆都搞得很活,办展览的同时会配合艺术普及的活动,对阿拉老百姓来讲还蛮新鲜的。”
正值新春佳节,美术馆里也有不少外地游客,来自安徽的赵小青来看望在沪工作的表姐,趁着闲暇带着两岁的宝宝逛展览。高中时学过素描的她,没有能够从事和美术相关的工作,但对画画的热爱保留至今。她逛完《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展览恰逢音乐会开演,便带着宝宝驻足聆听。婴儿车里女儿已熟睡,她笑说:“机会难得,这是宝贵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她相信,“就算孩子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古典乐的旋律,浸润美术馆的艺术氛围。”
在提供高质量展览的同时,携手文艺院团带来和展览一脉相承的主题演出,是浦东美术馆跨界赋能的新尝试。陆家嘴集团副总经理、浦东美术馆董事长李旻坤说:“在美术馆中举办小型音乐会,让静态的展览因流动的音乐带来更为沉浸式的体验。围绕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的展览带来巴洛克主题的音乐会,音乐不仅是补充和点缀,而是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带来视听双重享受。小号演员现场还给观众做了音乐知识的普及,这也是对我们展览很好的一种延伸。”
其实,这并非浦东美术馆和上海轻音乐团的首度合作。去年,美术馆充分挖掘露台、走廊、观景平台等演艺空间,乐团则结合不同空间的景观特色带来弦乐四重奏、电声音乐会等小型演出,强强联合为市民观众开拓美术馆新玩法。上海轻音乐团团长董德平说:“今年,乐团将以更灵活的组合,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书店、咖啡馆合作,以‘轻音乐+’的模式将音乐送到城市各个角落,让旋律流淌在街头巷尾。”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