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龙转乾坤  剪纸 花信 钥匙 搭起帐篷办婚宴 开心果油角仔 来讲上海闲话 龙年咏“龙”
第8版:夜光杯 2024-02-10

搭起帐篷办婚宴

陈泽锋

前不久,老宅被征收了,我们兄弟姐妹谈起往事,话题就到了搭帐篷办酒宴上。

1977年春节,我和爱人请了婚假,从江西南昌赶回上海办理结婚仪式。自己办酒宴,麻烦事不少。当时全社会物资比较匮乏,酒宴需要的食材各地价格有差异。就拿大家爱吃的冬笋来说,上海要卖到三四元一斤,江西福建山区大不了块把钱一斤。为了节省点开销,我就自告奋勇自己承担。其实在南昌,这玩意也不便宜,好在朋友小余在福建三明有老同事,托他事先买好了15斤冬笋,我趁在鹰潭出差的机会,再坐大半个夜晚的火车赶到三明取冬笋。记得那天正好下着鹅毛大雪,鹰厦铁路沿途白茫茫的一片,寒气逼人。换成现在这个年代,才不会为节省一点点钱吃这个苦头呢!除了冬笋,大师傅需要的猪蹄筋,上海菜场一时也难以买到。好在我另一个朋友在江西肉类加工厂做车间主任,我就拜托他买到了最新鲜的猪蹄筋。

回到上海,先跟老爸从一家汽车搬运公司的师傅那里借来一张大帆布,然后发动几个强劳动力,在天井内搭起了帐篷。我家那栋老宅是两层的楼房,楼上楼下共计5户人家。搭起了大帐篷,整个天井都被罩住了,即使下雨下雪也不用发愁。又借来一只大煤炉,提前买来了足够的煤饼,再从二姐家弄来一只电风扇,届时可替代风箱将火扇旺。

婚宴放在大年初二。大年夜一大早厨师就上了门,按照他事先开好的菜单一一核对食材,个别没采购到的就更换掉。大厨姓周,是我们家老熟人,早些年在大统路沿街门面房子里开过菜馆,近年在某大工厂食堂里做厨师,淮扬菜和上海本帮菜都拿手。大年初一他再度登门,老爸老妈撸起袖子生起大炉。整整忙碌了五六个小时,把次日特别费时的冷盆,譬如爆鱼、乳鸽和酱鸭等,提前做好,届时略微加工就可装盘。大年初二是我和爱人大婚的正日子,天井里的事我是无暇顾及了。老老少少恰好10桌,中午和晚上各一半。受住房条件所限,自己家里摆主桌,其余4桌分别放在另外四位邻居家。邻居们很给力,除了留几人吃酒,其余的都做了准备走亲戚去了,腾出空间给我家用。

那天我被劝了好多杯酒,菜吃得不多,也品不出味道。后来伴郎小朱告诉我,你们家的酒宴办得相当好,从冷盘到热炒,只只可以上绿杨邨。特别是脆皮乳鸽、松鼠鳜鱼、油爆虾和走油蹄髈。点心也好,中西结合,量多味美,要比人民饭店还好得多呢!听了宾客们如此这般的评论,我这当新郎官的心里头乐开了花,老爸老妈脸上堆满了笑,多日的劳累全都忘记光了。

4年后,也是在春节期间,趁我们夫妇回上海探亲,两个妹妹分别在年前2天、年后4天举行婚礼,依旧在自家天井里搭起帐篷办酒宴,请的还是那位姓周的大师傅。又是过年,又是新婚,双喜临门,风光难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