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你好,挥着翅膀的精灵 申城最受欢迎的鸟类 上海四季 冬鸟
第8/9版:新民手绘 2024-02-06

你好,挥着翅膀的精灵

“邻居”天天都见

在上海,能见到多少种鸟?2月3日上海林业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共记录到22目82科255属527种鸟类,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8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93种。在上海600余种野生动物中,鸟类占总数的84%。而按最新统计,中国鸟类有1512种,上海野鸟种类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4.9%。

这些鸟类中,有些是天天能打照面的“邻居”。最负盛名的是“四大金刚”:麻雀、白头鹎(bēi)、乌鸫(dōng)、珠颈斑鸠,它们也是申城最常见的鸟。麻雀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白头鹎黑脑袋上有一撮白毛,叫声清脆悦耳;乌鸫除了喙和眼圈是黄色的之外,通体全黑,还是效鸣高手,有“百舌鸟”的美誉;珠颈斑鸠颈后布满白点,就像爱美的姑娘戴了条珍珠围巾,因而得名。

此外,翱翔在农田林间的白鹭也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一身白羽配上“黑色丝袜、黄靴子”,绝对是气质和衣品“担当”。

“过客”每年到访

也有些是每年都来的“常客”,10月后陆续抵达,直至来年3月离沪。根据去年12月的上海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月报,13个水鸟监测点共记录到野生鸟类110种73221只次,24个林鸟监测点共记录到野生鸟类87种8590只次。大量冬候鸟早已到达上海,白腹鸫、灰背鸫、北红尾鸲(qú)、红胁蓝尾鸲等林鸟分布在公园林带,斑嘴鸭、绿头鸭为主的雁鸭类水鸟则到达了沿海滩涂。

要说上海常见的冬候鸟,斑嘴鸭、北红尾鸲、绿头鸭、白腹鸫、树鹨(liù)、灰头鹀(wú)等一定排得上号。比如斑嘴鸭,从额至枕棕褐色,因嘴端有黄斑而得名,通常在十月下旬飞来,主要在滩涂湿地及湖泊栖息。黄脚银鸥也是冬日常见的,它们翅膀宽大、羽色银白相间,每年10月如约来到黄浦江上,为外滩增添无限灵动。

还有一些“稀客”,每次出现都会引起“鸟圈”震动。《上海鸟类名录》显示,这几年,在上海被观测、记录到的鸟种每年都有增加,包括笑鸥、红脚鲣(jiān)鸟、白顶玄燕鸥、叉尾鸥、短尾贼鸥、岩鹭、纵纹腹小鸮(xiāo)、四川柳莺、棕眉柳莺等,不一而足。

笑鸥的现身极其偶然。2022年,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只笑鸥在与普通燕鸥打斗过程中被科研人员发现并记录。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红脚鲣鸟更是“身世成谜”。当时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海事测绘中心职工在实施长江南槽航道初测时,发现一只鸟停在“海巡1666”轮甲板上不走了。返航时,鸟儿被随船带回并交给杨浦区野保部门,发现是首次在沪被记录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鲣鸟。

水鸟“归去来兮”

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有曾经的“稀客”数量渐增的故事。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明星物种”小天鹅,就是一例。

每年10月下旬,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的小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不远万里来到崇明东滩,食用海三棱藨(b iāo)草的地下球茎越冬。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3000多只小天鹅每年前来,随后几年,滩涂湿地被围垦,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也迅速扩张,严重挤占了海三棱藨草的生存空间。崇明东滩小天鹅数量随之急剧下降,到21世纪初,每年冬天只有数十只甚至十几只小天鹅到访。

为恢复水鸟的家园,2013年《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开始实施,渐渐地,修复区内芦苇挺立、藨草茁壮、碧水如镜,大批鸟儿“重归故里”,其中也包括小天鹅。2022年12月,小天鹅数量达2900只,打破近20年来的纪录,东滩重又成为“天鹅湖”。而在去年11月的调查中,崇明东滩记录到53种、4万多只鸟栖息,除小天鹅外,还有白头鹤47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更达72只,创历史新高。

小天鹅的“归去来兮”,只是上海保护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的缩影。目前,上海已建或在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项目已有22个。

冬日滩涂上,南飞的精灵们唱着动听的交响曲。仔细听,它们奏响的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旋律。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