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生活的底子 中国画 爸爸温暖的手 双向奔赴的温暖 酒 师者如山
第14版:夜光杯 2024-01-02

汤炳生

在我十七岁那年的夏秋之交,有生以来喝上了第一口酒,那味道辛辣冲鼻,一到嘴里顷刻漫延扩张,让我产生的第一感觉是:喝酒的人就爱这味?它能给人带来什么?何况让我喝酒的不是别人,正是茶不喝,烟不抽,却与酒结伴了近五十年的老父亲。他说酒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喜怒哀乐的哪个环境里,有了酒就会让人或狂放或宣泄到极致的嚎啕大哭和仰天长笑,那个过程一定是酣畅淋漓给予的痛快;饮酒适度的话做起事来利索顺当,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更不用说能增添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了。我一时半会当然没有父亲的那种体会。在我多次和父亲面对面的慢饮细品中,只觉得饮了酒浑身会有那么点燥热,脸上泛红,最明显的感觉是脑子灵动,思路清晰,开口滔滔不绝,写东西比往常出手要快得多。有这个明显的感觉还是在饮酒多年后的一次被“逼”应急的写作。

那年台风连续裹挟着暴雨淹没了全县不少农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县里紧急召开三级干部(公社、大队、生产队)大会,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奋战天灾。正是这个背景,城西公社(现在的永丰镇)供销社的领导突然找我,说快去公社宣传部门报到,快去!我不敢停留立刻赶过去,宣传部门的头儿和文化站的站长正等着我。头儿说,小汤,县里要我们创排一台抗灾节目,要赶在三级干部会议上演出,借你来就为写这个本子,没时间了,具体的你和站长商量吧。而站长说,只能给你一天不到的时间写作,排练也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然后他谈了点素材,说给你一个空房,就在这里写吧,没人打扰你。我说我还是回去,会尽力完成任务的。站长吓了一跳,说节目已上报了,会议上唯有我们这个节目演出,不是会尽力完成任务,而是一定要完成任务!

回家的路上,我去清真馆买了点熟菜和二两锅贴,又在离家不远的小店里拿了两瓶小高升,到家后又在邻居家倒了一瓶开水。为防干扰,又请邻居将我的房门反锁,然后拉上窗帘,摊开熟食倒上酒,自斟自饮。在别人看来我很会享受,其实我正在千丝万缕中寻找头绪,在刚开始的胡乱编织中接受着煎熬……如此这般经历了个把小时,腹中有了节目的轮廓,便忙不迭地展纸握笔。快到晚饭时分,有人敲窗又敲门,只听我邻居说,小汤不在家,没见门锁着吗?来人说他一定在家。我一听是公社文艺小分队中那个爱写作的知青,知道他是奉命来催促节目的,便开了门,我说我还没写好。他说头儿让你去文化站写,编曲的也正等着你的唱词编曲呢,不然要耽误时间了。我二话没说,拿起稿子和那瓶小高升塞进挎包,坐在他自行车的后面就走。文化站长见了我也不多啰嗦,拿起我写下的稿子看了看,说先拿去编曲,刻蜡纸,每隔一小时我来催要稿子。随后他反扣上门走了。我静了静,摊开稿纸,拿出小高升连喝了两口……那晚小分队人员一直陪我折腾到把节目写完整,再把本子刻印好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上时已过午夜。

两天后的下午,也就是三级干部会议闭幕的下午,可坐近千人的松江剧场里座无虚席,当报幕员在台上报出节目《人定胜天》后,大幕拉开,舞台正中一张桌子,我手持三弦坐在左边,那位女知青手拿钹子坐在右侧,小乐队坐在女知青右侧的身后。近三十分钟的节目,伴随着以松江农民书为主旋律的唱腔,演绎着干群齐心协力抗灾排涝的故事。剧场内的氛围,不管是鸦雀无声还是掌声雷鸣都让人振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类似赶时间应急的写作不少,比如当年为宝钢艺术团写的市劳模徐虎的说唱节目;比如1999年区宣传部文明办要我在一个月内拿出一台创新的巡演节目……每次在动笔前,我腹稿中都浸润着杜康,下笔后会感觉到字里行间的酒香。

酒,真是个好东西,它催生了我这个集子。

(本文为散文集《福水》自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