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锦屏山翠峰秀(中国画) 淡远 微笑 报童小学和陈鹤琴 我在日本做体检 火候还不够 沈尹默与潘伯鹰的诗书缘
第15版:夜光杯 2023-12-25

报童小学和陈鹤琴

周丹枫

报童小学位于黄浦区山西南路35号,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学校,但它曾是贫苦孩子读书的乐园,革命的摇篮。只要是老上海人,都熟知在上海的早晨和傍晚,街头巷尾都会听到报童稚嫩的卖报声。卖报的孩子都是上海贫苦市民的孩子。聂耳作曲的《卖报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1948年初,上海报童小学的前身报童学校借四川中路青年会的场所创办的。它的建立,使许多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贫苦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入学的报童特别勤奋刻苦。早晨上学前卖日报,下午放学后卖晚报,但上课从不无故迟到早退缺席。他们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懂事用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这虽然是一所新创办的、设施简陋的小学,但是第一任校长却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1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他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陈先生办报童小学有丰富的经验,在抗战时期,他曾在上海“孤岛”创办过十所报童学校。由这样一位资深儿童教育家出任校长,必然会为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也先后派了八名中共党员去该校任教,并成立了党支部。他们均倾全力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贫苦孩子不仅提高了文化水平,而且还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从报童学生中走出了一支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英勇无畏的“报童近卫军”。

现在的报童小学是一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为了铭记和传承其光荣传统,一进校门,就能看到红领巾花坛中树立的报童雕像,教学楼的外墙上镌刻着陈鹤琴先生倡导的育人理念:“爱国、爱人、爱学问”,陈鹤琴先生的名字也永载在该校的校史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