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中心城区“见缝插绿” 口袋公园:小而美中的智慧与格局
第5版:上海城市更新报告 2023-12-18

中心城区“见缝插绿” 口袋公园:小而美中的智慧与格局

2 打开的故事 “挖潜”共享 双向共赢

在复兴中路瑞金二路路口的民防苑,路过的行人细细打量可以传声的空袭警报器 杨建正 摄

今天上午,打开后的丽波花园里,“沉睡”多年的“小天使”沐浴着冬日暖阳

老城区人口密集,能用来建绿的土地有限。如何“挖潜”?将单位附属绿地打开让市民共享,成为颇具上海特色的一个思路。据市绿化部门2020年以来的调研,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有单位附属绿地的超过500家单位,其中绿地一面以上临街的超过300家,具备开放共享潜力的附属绿地数量可观。然而,打开与退界仅靠权属单位“发扬风格”远远不够。面对私密空间的敞开、办公秩序的侵扰,任何一家单位都会有顾虑。单向的利益让渡必须变为双向的共赢,才能让单位有更多获得感,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和围栏,将锁起来的绿意和空间“让”给市民。

门口“长”出花园“百年天使”亮相

周五下午,复兴中路上的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放学了,四年级的金哲安和小伙伴们风一般冲进街对面的民防苑。笑闹声伴随着寒风中打转的梧桐叶,缓缓降落在这个街角。

“这里很好玩,有很多讲民防知识的东西。”小金一边说,一边按下灰色喇叭上的几个按钮,不同的警报声轻轻响起——鸣36秒,停24秒,反复3轮,是预警;鸣6秒,停6秒,反复15轮,是空袭警报;平缓鸣响3分钟,是解除警报。见孙子如数家珍,坐在长凳上晒太阳的康女士有些惊讶:“我们一直关照他们不要乱动这些设施,怕弄坏了。”“我们没玩过——才怪!”孩子们哄堂大笑。

小金意犹未尽,又介绍起了园里的其他设施。“铁门上有小玻璃窗,可以看到历史上的空袭照片。紫色跑道上印着火箭、坦克,还有民防设施的图案。”

小金的同伴小海(化名)家住思南路,他的外婆韦文兰说:“这是孩子放学回家必经之路,公园没造好前放学就直接回家了,现在会让他们玩20分钟。现在的小孩没有整块时间可以运动,放学路上出点汗也是好的。”

这个由复兴中路、瑞金二路围合而成的公园,虽然仅有1848平方米,但在全市面积最小的黄浦区,却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绿荫。这里曾是上海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原市民防办,以下简称“国动办”)的配套绿化,2020年打开建口袋公园,成为本市首批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试点,也是黄浦区的首次尝试。它的“变身”,意义非同一般。

在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朱晓君的记忆中,“当时上海刚开始倡导单位附属绿地开放,鼓励各区寻找合适点位。复兴中路是衡复风貌区的重要板块,我们就在沿线寻找资源。当时这里是一整块封闭绿化,内侧有高栏杆与办公区域隔开,市民看得见、走不进。”

带着初步方案,黄浦区绿化部门与市国动办取得了联系。让他们惊喜的是,预想中的“吃弹皮弓”并未发生。通过几次讨论,对方的回应居然很积极,在细致了解配套绿化共享理念后,与黄浦区绿化市容局达成了共建共享共管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我们也秉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对开放非常支持。”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直属宣教中心展馆科副科长邵雯俊说。

“转变理念”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跨出后,事情就顺利得多。考虑到国动办内部的管理安全和办公秩序,设计方将步入式通道与内侧栏杆拉开了安全距离,并在步道和栏杆间栽种了较浓密的地被和半人高的中层灌木,通过植物种植疏密、空间布局调整,进行“软隔离”。

此外,围墙的“退界”也是打开中值得赞许的一个亮点。朱晓君记得,原来的分隔栏杆偏外侧,此次为了将全域配套绿化都开放给市民共享,围栏也向里侧退了一段距离。

民防苑打开2年后,在3公里之外,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绿地管理科科长曾俊,也正在奔波寻找合适的“螺蛳壳”来“做道场”。在寸土寸金的天平片区北侧,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很少,成为绿化“盲点”。如何“扫盲”?他瞄上了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体科所”)附属绿地,寻思着能否“说动”他们向市民开放。

衡复风貌区内的建筑和花园往往大有来头,丽波花园也不例外。它始建于1928年,曾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董事长伦顿的私家住宅,后分别供上海棋社和体科所使用。虽然花园里绿树参天、喷泉潺潺,但市民从未一睹真容,连“小天使”雕像也背对着马路,正脸都瞧不见。

经多部门沟通,绿化部门和权属单位终于见面了。第一次上门拜访前,绿化部门做足功课,主动让体科所列“需求清单”。“当时,我们最大的顾虑主要是隐私和安全问题。”体科所党总支书记金宇峰说,作为半涉密单位,体科所承担着本市反兴奋剂检测工作,经常有国家级运动员出入。花园一旦打开,人员、检材的安全和正常的办公秩序,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此,绿化部门邀请3家设计公司做了6套方案,有彻底打开的,也有半开放的,就连栏杆高度都纠结了很久,最终选择了“柔性分割+技防措施”。方案中,1800平方米的绿地向市民打开,200平方米的绿地保留为“私人空间”,之间用1.3米的镂空栅栏及植物隔开,公共区域与办公区域间留有缓冲,打消了业主的后顾之忧。

元旦前,拆除围墙;春节后,正式开放。绿地里“沉睡”近百年的“小天使”苏醒转身,伴随着春花吐蕊,向市民露出了笑脸。

树形象促科普 开放确实“值得”

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让单位有更多获得感,是单位配套绿地打开的原则和“秘诀”。

引导市民关注、支持、参与人民防空,一直是国防动员部门的重要工作。随着民防苑的建成开放,宣传普及人防知识又添新的阵地。设计方案中将人防历史知识和防护科普知识巧妙嵌入,既还绿于民,也寓教于乐。

“当时单位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带领各部门一起研究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将‘鸣走藏消’的人防知识,通过步道、迷宫、警报装置等各种有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哪怕已过了3年,邵雯俊对参与方案设计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鸣”区域,展示了辨识防空警报信号的知识。“走”区域,根据防空袭叙事线索,将飞机、炸弹、紧急疏散、掩蔽等行为或者元素的图案印刻在地面,吸引、引导游人。“藏”区域则还原了民防工程中的防护密闭门,植入观看条,人们可以看到民防工程空间布局影像。“消”区域则以橱窗盒的方式展示了民防知识海报。今后,市国动办还打算在公园里设置指示牌,将对民防知识有兴趣的市民引流至仅几步之遥的“上海民防科普教育馆”。

“体科所”的“收获”更多,绿化率增加、品质提升、功能空间的“不减反增”是最大的亮点。通过减少广场面积、调整位置等方式,公园建成后,不仅停车位增加约50%,绿化率更是提升约2%。

针对原本较差的绿地景观,改造时保留了当年造园留下的大树,补种了紫薇、木绣球、槭树等植物,并用宿根花卉替代草花,景观效果与生态性提升了,养护成本却降低了。

更令业主惊喜的是公园设计中融入了人文历史的匠心。栏杆上,特地增加了“体科所”的名字和奥运会标识,嵌入运动元素。园中还放了象棋桌,常有市民会在这里下下棋。

“现在花园的通透性更好,不仅能让更多市民共享美景,员工办公时看到外面的景色也觉得特别好。本来管道堵塞的喷泉,也修缮并恢复了功能。公园里还增加了很多和体育有关的设计。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开放是值得的!”金宇峰说。

加速建章立制 启航三年计划

随着民防苑、体科所、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等点位的先行探索,上海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口袋公园按下了“加速键”,一系列规章制度相继出台。

2022年11月,《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遵循“能开尽开、分类指导、安全有序、分批推进”原则,至“十四五”期末,推进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开放空间约100万平方米,改造成35个以上的口袋公园。当年,共完成21处、19万平方米的附属绿地开放,改建而成的口袋公园达10个。

2023年,《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发布,鼓励单位在绿地权属和用地属性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围墙(围栏)拆除、退界等方式实现开放,为全市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提供了技术标准。

今年,本市绿化部门和规资部门共同开启了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计划建设40处以上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项目,包括上海文史研究馆、长宁图书馆、上海体育场、金山供电公司、奉贤区政府等。

灵动的生命力,随着原本被“养在深闺”的绿地的打开,一点一滴注入城市街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