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在重庆体验浓浓年味 西安不只是“背诗现场” 体验中医文化的回乡之旅
第03版:文化/旅游 2024-02-21

体验中医文化的回乡之旅

李志茗

我的老家福建省仙游县位于北纬25°,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6℃,春节期间往往温暖如春,有时上身仅穿一件衬衫足矣。相对来说,我工作的上海冬季湿冷,寒彻骨髓,须棉袄加身。随着年龄的增大,我逐渐怕冷,更愿回老家过年。今年冬天气候异常,上海气温如过山车,忽冷忽热,令人捉摸不定,我早计划好今年要回老家过年。

1月31日,我们一家坐动车回家。早上从上海出发时,阴雨濛濛,因为寒冷穿得较多,下午抵达老家仙游时则是晴空万里,气温颇高,脱掉外套还嫌热。我心里不禁美滋滋的,终于可以摆脱寒冷,如同往常那样,衣着轻便欢度春节了。没有想到的是今年老家的天气也不友善。回家的第二天天气回潮,到处湿答答的。第三天起则基本为阴雨天,虽然回潮现象消失了,但气温较低,我过于迷信以往的经验,盲目乐观,厚重衣服脱得太快,又未能及时添加衣物保暖,导致受冷,引起发烧感冒。

父亲得知我生病后,便为我治疗。他痴迷中医,退休20年以来整天在家看中医书及视频,医学知识及经验与日俱增,能够开方子治自己和母亲的病,他的高血压、胆囊炎、胰腺炎、痔疮、痛风等以及母亲的颈椎病、双耳失聪等,均有所改善和好转。我弟妹身体若有不适,他总能指导用药,并收到一定效果。对于感冒,当然是小菜一碟,他先是为我刮背。虽已过了83岁,但他的手劲不小,我感觉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刮一下都“刮在骨头上”,疼得我龇牙咧嘴,差点叫出声来,我想再这么疼,要立刻喊停。还好我忍了一下,竟然挺过去了,第二轮再刮,背部已经适应,不再发疼,反而浑身畅快,有百骸舒张的感觉。父亲一边刮,一边对我说:背上有很多穴位,尤其脊椎两旁,布满对应五脏六腑的穴位,刮透了,对身体有好处。

刮完背后,他接着为我拔火罐。罐安放的位置有讲究,要放在穴位上,父亲在我背上先后放四个罐子。每放一个罐就抽出其中空气,随着气被抽出,罐子覆盖的那块肉被越抓越紧,有些疼,但能忍受,等所有的罐子抽完气,我背上四处牢牢吸着罐子,互相牵扯,想要活动活动身子非常困难。我一动不动,俯卧10分钟后,父亲取下所有罐子。随后又用其中一个罐子,稍稍抽气,使罐既能吸附在我背上,又能推动。他利用罐沿在我背部上下推动,将我背上的痧都刮出来。父亲说我背上出的痧量多色深,说明体内湿寒严重。

我患感冒向来是“三段论”,先是流清鼻涕,接着浓鼻涕,再逐渐好转,不去管它,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就自动好了。我以为经过父亲的积极干预,我感冒症状会得到缓解,或者时间缩短,或者改变原来的流程。然而,父亲的中医理疗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我依旧是“三段论”,流一两天清鼻涕后,开始流浓鼻涕,还伴有咳嗽。他认为是我体质较差的缘故,他说我侄女小时候感冒,他只为她刮刮背,第二天就好了。

我身体不给力,父亲更要积极帮我医治。2月7日上午,我昏昏沉沉继续躺床上睡觉时,他开方子,冒雨去抓五副中药回来,亲自煎好其中一副,要我午饭后服。我已几十年没喝过中药了,皱着眉头问苦不苦啊?父亲没答话,让我自己喝。我尝了一口,味道怪怪的,但并不苦。这时父亲把方子给我看,他开的是“止咳散”,共七味药,分别是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炙甘草和陈皮,因为我得的是风寒咳嗽,他又加了蜜麻黄、杏仁两味,总共九味药。这些中药名绝大部分我第一次听说,更不知道它们的功用,但看着就不苦。喝了三副后,果然有用,我不怎么咳嗽了。

2月10日,我回上海,感冒尚未痊愈。这个年在家过得很糟心,因为四肢乏力,浑身难受,又怕冷,我基本以卧床休息为主,很少出门,也没做什么事,但刮背、拔罐、喝中药,亲身体验了中医药的某些治疗过程。尽管疗效并非立竿见影,可从中有所获益,增进了我对中医文化的了解。父亲说中医是宝藏,值得大力发掘,希望从现在起,我也挤出一些时间自学中医,几年退休后,很自然转移到中医调理和养生方面,对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大有好处,至少不用动不动就往医院跑。

父亲说得有理,他和母亲确实很少去医院看病,为我们子女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我未必能做得跟他一样。中医博大精深,若非如他那般基于浓厚兴趣,并有毅力,肯钻研,勇尝试,想自学成才谈何容易。 李志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