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是由各个行业信用体系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发挥好企业组织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对加快推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诚信建设愈加关注。建筑行业企业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吕晓光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积极探索,不断强化建筑行业信用机制和制度建设,通过多项实效活动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为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不断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系统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吕晓光自2010年担任沈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标准与信息化部经理以来,就开始着手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多年来,他紧贴建筑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深入分析建筑行业发展特点,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实践,逐步在企业建立起“系统管理+木桶原则+PDCA”的信用管理体系,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
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吕晓光认为,健全完善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对深化行业改革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工程建设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拉动50个与之相关的行业,建筑企业的诚信度,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影响着全社会各个方面。其次,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诚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谐社会的核心基础是社会稳定,建筑企业的诚信经营和优质工程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再次,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诚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没有诚信的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行业信用评价是行业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行业组织服务会员企业、实现自我管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有效途径,对加快推进建筑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吕晓光积极贯彻响应国家关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开展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8年9月,他撰写的《关于施工企业诚信建设与优化建筑业营商环境的几点思考》,在辽宁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年会“2018辽宁省信用论坛”荣获“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7月,他创作的“信用修复” APP场景,被新华信用和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评为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优秀规划奖”;2020年12月,他撰写的《从“地摊经济”到建筑企业的“边缘之战”》,在辽宁省第十届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年会“第三届辽宁省信用论坛”荣获“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至今,他先后担任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信用评估专家、信用评价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带队走访全国近百家建筑企业,参编多部行业信用管理工作标准、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等,系统推进了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促进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吕晓光这样说。他认为,要将信用建设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积极研究探讨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问题,要发挥信用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要使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多受益,让有信誉的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吕晓光还有针对性地研究区块链技术与建筑业企业诚信体系的数据库的创新结合问题,用新一代技术手段全方位提升行业的信用指数。
在推进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吕晓光始终认为,建筑业的企业和从业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地提高和强化信用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将重承诺守信用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每一项工程都是“诚信工程”,才是确保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