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晨起头昏  可按三穴 口疮超两周,需警惕口腔癌 金秋食蟹有禁忌 高盐饮食是“炎症陷阱” 广告 耳朵红肿疼痛,或为免疫系统“叛变” 基孔肯雅热:让人痛到“弯腰”的蚊媒传染病
第03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10-15

基孔肯雅热:让人痛到“弯腰”的蚊媒传染病

袁挺

蚊子不仅是扰人清梦的小麻烦,有时还可能是传播致命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一种名为基孔肯雅热的急性传染病,它可不是简单的被蚊子叮咬后起几个“痒痒包”,而是会让人痛到怀疑人生,甚至走路都仿佛在“鞠躬”,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弯腰屈身病”。

“基孔肯雅热”是英译词,源自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基马孔德语,意思是“弯腰屈身”。为何会有这样的含义呢?想象一下,当关节疼痛剧烈到让人连腰都直不起来,走路只能弯着身子,甚至关节功能丧失,无法正常活动,坦桑尼亚人便形象地用“Chikungunya”(英译“基孔肯雅”)来形容这种状态,光是想想,都能感受到那种钻心的疼痛。

蚊中“双煞”:病毒的黑暗使者

基孔肯雅热的幕后黑手是基孔肯雅病毒,而它的传播离不开伊蚊这一“得力助手”。在伊蚊家族中,有两位“明星选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堪称蚊媒界的“双煞”。

埃及伊蚊,它是传播登革热、寨卡等疾病的“老牌坏蛋”。其辨识度极高,身上独特的“竖琴”状白色斑纹,成为了它的显著标志。而白纹伊蚊,俗称“黑白蚊子”或“花蚊子”,身上布满白色斑纹,犹如黑夜中的“警示灯”,它喜欢在白天活动,攻击性极强,只要被它盯上,很难逃过它的“魔口”。

当伊蚊叮咬了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经历2~10天的繁殖期。一旦蚊子携带了病毒,再去叮咬健康人,病毒就会趁机进入健康人的身体,从而引发感染,“人-蚊-人”传播链便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值得庆幸的是,基孔肯雅病毒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蚊子成为了病毒传播的唯一中间环节,因此,切断蚊子这个传播途径,就成为了防控基孔肯雅热的关键。

对于中国来说,基孔肯雅热属于“输入性”疾病,然而,它早已不满足于“输入”两字,还像一个悄无声息的潜入者,在国内寻找着传播的机会。

几乎每年,我国广东、云南省内的一些口岸城市都会发现输入性病例,这些病例主要来源于从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地区回国或来华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基孔肯雅热病毒带回国内,成为了潜在的传染源。

科学检测揪出“幕后黑手”

当出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时,及时准确的检测就成为了揪出这个隐藏病魔的关键。目前,医学上主要通过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血常规检查等方法来确诊基孔肯雅热。

在发病初期(1~7天内),病毒核酸检测(PCR)是常用的检测手段。它就像是一个“病毒探测器”,直接检测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病毒RNA。这种方法灵敏度极高,能够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确诊,尤其适用于窗口期抗体还未产生的时候。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发烧后期,由于病毒载量下降,可能会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当发病进入中后期(大于7天),抗体检测则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对抗病毒,通过检测这些抗体,就能判断是否感染。

血常规检查也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基孔肯雅热患者的血常规往往会出现一些特征性变化,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降低,这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升高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病毒分离培养也是一种诊断方法,它将患者样本接种于敏感细胞系中培养,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并分离病毒。这种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堪称诊断的“金标准”,但操作过程极为复杂,耗时较长,且需要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这样的特殊条件,因此多用于病毒溯源或特殊病例的确认,在日常诊断中并不常用。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医生往往不会仅依赖单一的检测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进行全面评估。

虽无特效药物但有应对策略

当不幸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也无需过度恐慌,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物,但我们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旦确诊该病,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休息。这就好比给身体按下了“暂停键”,让身体从繁忙的日常活动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对抗病毒。患病期间,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全力以赴地与病毒作战,过度的活动只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加重身体的负担。就像一辆正在维修的汽车,需要停下来,让技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面检修。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活动,多卧床休息,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弹药”。

补充水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发热是基孔肯雅热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发热过程中,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这就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此时,及时补充水分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水,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患者应多喝温开水、果汁或口服补液盐,以确保身体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在对症治疗方面,对乙酰氨基酚是缓解发热和疼痛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一位温柔的“守护者”,能够在不刺激身体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体温,减轻关节疼痛。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医生明确诊断之前,千万不要自行服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消炎药。这是因为如果患者感染的是登革热,这些药物会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增加出血风险,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好比在错误的道路上加速行驶,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因此,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能擅自作主。

虽然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将这个“关节痛刺客”拒之门外。而防蚊灭蚊,无疑是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所在,它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病毒传播的链条,从源头阻断了病魔的脚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 袁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