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答读者问 远离关节炎  把握两个关键点 品佳肴知健康  签家医护健康 频繁染发或损害多个器官 秋风起,膏方调补正当时 18岁起就应关注血压 “世界精神卫生日”:五感体验疗愈心灵 从偏瘫到独立行走 科技之手助力患者“重启”人生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10-15

从偏瘫到独立行走 科技之手助力患者“重启”人生

喻文龙

九个月前,50多岁的龚女士(化名)突发脑卒中,导致左侧肢体偏瘫,连举起水杯都十分困难。龚女士的生活一度陷入低谷,就在她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静安区市北医院老年康复科的治疗,为她“重启”了生活的大门。

手部“失灵”后的希望

曾经的龚女士靠一双灵活的巧手,创作出无数美丽的插花作品,后来却因疾病连握住一个水杯都变得无比困难,她的世界仿佛一夜崩塌。

当龚女士被转入市北医院老年康复科后,她总是把自己那只“失灵”的左手死死藏进被窝,见人就别过脸,眼泪一滴滴落在枕上。

“康复不仅是让手脚能动,更是让它重新回到热爱的世界。”查房时,舒锦主任医师看到了龚女士失落的表情,与她促膝谈心。舒锦的一句话让龚女士心里一颤——也许,她还能重返插花台。随后,舒锦带领她的团队为她做了全方位评估:功能性检查、偏瘫手功能评定、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这些细致入微的检查,都是为了制定出最适合龚女士的康复方案。此外,舒锦还运用了表面肌电技术,为龚女士的左上肢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她左上肢伸指、握拳的肌电信号仅在10uV左右,几乎没有肌力。数据冰冷,却成为医生定制康复方案的钥匙。

先进技术唤醒肢体

在舒锦的精心安排下,龚女士开始接受了一系列先进的康复治疗。其中,手部外骨骼康复装置的使用,为龚女士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副带传感器的“第二皮肤”,能够通过肌电信号捕捉龚女士的动作意图,辅助她的手指完成屈伸动作。“集中精力,想象捏着一个小皮球,对,就是这种感觉。”在舒锦的指导下,龚女士逐渐掌握了使用手部外骨骼康复装置的技巧。当龚女士第一次用外骨骼举起水杯时,久违的笑容回来了。

脑机接口训练则进一步打通了龚女士神经与动作的“高速公路”。在训练中,龚女士头戴电极帽,盯着屏幕上自行车运动员的画面,用意念让屏幕上的自行车运动员动起来。舒锦在旁耐心引导:“就这样,想‘自行车骑得再快点’。”通过这种训练,龚女士的大脑神经被有效激活,康复进程随之提速。

身体治疗之外,更有心理拥抱。一天,舒锦特意带来了一枚精致的发夹送给她。小小举动,让龚女士重新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康复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舒锦耐心地鼓励着龚女士,让她重新树立起坚持康复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龚女士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她已经能够用手部外骨骼康复装置辅助完成简单的物体移动,并且可以独立行走在充满阳光的走廊上。 通讯员 喻文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