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多元力量加入,赋能为老服务
第01版:一版要闻 2024-11-20
享老规划师入驻康养“便利店”、物业志愿者助力居家养老……

多元力量加入,赋能为老服务

丁雨

叶老伯在进行日常机能训练

享老规划师指导长者正确使用设备

龙南佳苑公租房青年志愿者陪老人聊天

老年人,“第二人生”应是“新人生”。当前,我国已进入长寿时代,“养老”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面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程度,如何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安土重迁”是中华文化中普遍认同的观念,试想,当年老体弱时,谁不希望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为老服务?在上海的社区,多元力量的加入,让“老宝贝”们有可能拥有养老新方式。 ◆记者 丁雨

康养“便利店”让老人在“家门口”享清福

“爷叔,把腿蜷一下,给你按摩按摩,舒服些了吧……”家住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小区的胡老伯患帕金森病多年,近一年来,他的身体机能持续退化,平时全靠轮椅代步。自从外滩街道河南中路575弄如意里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以下简称“如意里服务站”)开放运营后,胡老伯在弟弟的陪同下,接受了享老规划师的评估和指导,成为服务站正式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位“学生”。

今年10月,如意里服务站正式开放运营。这是外滩街道通过外滩社区基金会平台,运用直品公益基金会的专项捐赠资金,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专门为社区老人打造的养老服务平台。自如意里服务站正式开放后,胡老伯除了每天进行为他量身定制的身体机能训练项目外,还主动要求叠加专业康复服务。经过专业康复师一个多月的细致评估和针对性训练,他不仅能够短时间站立,还能在专业康复师的帮助下颤颤巍巍地“走两步”。看着哥哥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胡老伯的弟弟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走进如意里服务站,舒适温馨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服务站由三个空间组成,在小巧温馨的共享活动空间,除了实现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空间的功能外,老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参加主题活动、科普讲座及志愿服务。在康复训练空间,5台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器材整齐地排放,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运动。在运动器材一侧的小桌子上,放置了很多锻炼老人手指精细动作的器材,房间最里面放了一张理疗床,每天都有专业康复师为需要理疗的老人提供按摩、肌肉训练等服务。除此之外,为了方便老人休息、交流,设计者特地在隔壁休息空间内设有5个沙发座椅,采取错时轮转的服务方式为长者提供“微日托”服务,老人可以在这里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在‘寸土寸金’的外滩街道,我们可以说是‘将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价值’。”外滩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任张琦介绍道。

“这些康复仪器我每天都要上一遍的,现在腿脚便利了很多,走路‘小碎步’现象改善很多。我在家懒得动,来到这里,几位老师天天给我‘打卡’,我想偷懒都不行。”山北小区居民黄阿姨提起如意里服务站赞不绝口。张琦介绍说,为了更好、更清晰地了解每位老人的身体情况,他们特地为每位老人制定了《每日计划》,包括每天的运动量、运动的姿势,甚至喝水量都有要求。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他们也会要求老人们在微信群里录制视频打卡,根据视频指出老人们动作是否标准。

对于家住山北小区居民张阿姨来说,这个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原来她的老伴叶老伯去年曾因脑溢血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出院后在专业康复医院治疗了半年多,今年上半年才回到家中休养。之前张阿姨每天既要时时刻刻照顾叶老伯的日常生活,还要做家务,忙得她分身乏术。“开在小区里的康复室专业吗?”张阿姨抱着怀疑的态度和叶老伯过来“看一看”。“没想到,真的老灵额!”如今,每天早上张阿姨将叶老伯送到如意里服务站先做一个小时运动,然后再由专业的康复师为他做理疗。在这段时间里,张阿姨可以回家做些家务或者去买些菜。如果张阿姨有事来晚了,叶老伯就会在休息空间坐会儿。和性格外向的张阿姨不同,叶老伯性格十分内向,生病后更不愿与人交流。于是,张阿姨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时不时带着叶老伯来这里听一听心理讲座、和社区里老人多接触,渐渐的大家都发现叶老伯变得开朗了很多,连着气色都变好了。

“老人一旦确诊疾病,经常出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情况。在如意里服务站,我们主要围绕运动、饮水、膳食、睡眠、代谢、心理这6个影响健康的要素,为每位老人量身定制康养方案。目前,服务已辐射周边2000多位社区长者。除此以外,我们还会为社区居民延伸提供上门康复及照护服务。未来,我们会多关注老人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张琦说。

如今,如意里服务站被社区的老人们称为康养“便利店”,这种嵌入多种服务新功能的养老服务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康养空间,更让社区康复服务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强化。

“物业+居家养老”有了志愿者赋能

而在徐汇区,“物业+居家养老”模式正方兴未艾。

自今年11月1日起,徐汇城投憓家“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入驻华泾镇明丰新纪苑小区,“物业+居家养老”这一模式在这里落地生根。

走进华泾镇明丰新纪苑小区“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免费测血压、血糖。每天,这里都会循环提供修伞、修小家电、理发、修裤脚、泾彩憓生活、测血糖等便民服务。该服务站是利用小区闲置空间打造的,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现在已成为小区老人常去的“打卡点”。

“我们针对‘物业+居家养老’工作打造了‘明丰1+3+3服务模式’:即一个服务空间、三支队伍建设、三张服务清单,涵盖了房屋服务、为老服务、志愿服务等多项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徐汇城投憓家副总经理王迦毅介绍说。

“马桶两侧安装了扶手,地面做了防滑处理,生活更方便、更安全了。”家住明丰新纪苑小区的居民王老伯开心地向记者展示家里改造提升后的卫生间。“我一直想在家里做适老化改造,却又不知如何改造。多亏了物业团队帮忙,让我家焕然一新。”提起适老化改造,王老伯赞不绝口。在改造过程中,王老伯听说小区里很多老人有理发需求,而自己以前的职业就是理发师,他很想利用自己的所长来帮助他人。于是,在小区物业的帮助下,王老伯如愿成为了一位“理发志愿者”,每周在服务站为老年居民们提供理发服务。从此,社区里的老年居民告别了“理发烦恼”,王老伯也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城投憓家的资源优势,明丰新纪苑小区的“物业+居家养老”模式还得到了更多赋能——城投憓家运营管理的龙南佳苑公租房小区有一支青年租客志愿者团队。平时,这些志愿者会陪老人聊天、散步、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家访,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状况,倾听老人的生活故事、需求和困扰。在一次常规的家访活动中,一位97岁的老人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每当志愿者来家访时,她都十分热情、健谈,每每志愿者们要离开时,她都流露出强烈的不舍。团队进行复盘总结时,一位在肿瘤医院工作的志愿者提出,她感觉这位老人好像很孤独。原来,这位老人去年刚失去自己唯一的儿子,虽然家里有亲人和陪护阿姨,但她还是会常常感到孤独。于是,在志愿者的建议下,志愿团队增加了对老人的家访次数和电话关心,定期为她送去关心,在家人和志愿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老人也渐渐变得更加开朗了。

“年轻的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关心和帮助,同样老人在和志愿者们交流时,也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每次家访结束,总有志愿者们表示‘自己的思想境界又提升了’,”王迦毅笑着说,老年人也能对年轻人进行“反哺”,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可能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