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人体肌肉趣闻 保持合理体重,避免卵巢早衰 “孕妇牙刷”好用吗? 金山区“鑫向阳”健康服务队走进基层 市北医院文艺党课  尝“新”又走“心” 冠心病患者可告别“金属禁锢” 杨高公交公司做好充足准备迎接汛期 广告 申城遭遇“暴力梅”市民谨防“梅雨病”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4-07-03

申城遭遇“暴力梅”市民谨防“梅雨病”

梅一鸣

上海入梅以来持续降雨,天气闷热,被网友称为“暴力梅”。不少人感到浑身“黏糊糊”的,还时常有透不过气的感觉。这种闷热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引起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梅雨病”。此外,黄梅天还容易引发人们的烦躁情绪。对此,医生提醒,到了梅雨季,谨防身体与心理都“发霉”。

儿童需远离过敏原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综合科,哮喘发作的孩子近来增加不少。“一到黄梅天,儿童哮喘就会出现就诊小高峰。”该院呼吸综合科黄剑峰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梅雨季节湿度大、气温高,常见过敏原如霉菌、尘螨等数量增多,人体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之年幼儿呼吸道免疫力偏弱,“中招”的机会自然多了。

谈起过去几天的诊疗经历,姜女士不免心有余悸。家中9月龄宝宝出现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初她并未在意,没想到几天后,孩子突然呼吸困难,到医院一查,竟已发展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所幸治疗及时,宝宝暂无生命危险。

“过敏体质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远高于普通儿童,而且感染之后出现的相关症状也较普通儿童更严重。”黄剑峰提醒,过敏体质儿童在梅雨季要重视规避环境和饮食中的过敏原,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勤洗手,适时佩戴口罩。

心血管疾病更高发

在上海的一些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就诊量近来同样呈现上升趋势。

“不少老年人感到胸闷气短,尤其是运动后气促情况明显”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顾萍护师解释,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使得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黄梅天气压较低,人体常感到胸闷、气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种症状会更加明显。

“对于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黄梅天更应密切关注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医生建议,患者可每天定时测量血压、血糖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根据专业建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勿忽视心理健康

连绵阴雨难以见到阳光,不少人还会在这段时间出现难以入睡、爱发脾气、情绪低落等情况,心情跟着天气一起“发霉”。

“不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等。”顾萍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更应注意心态的调节,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心脏造成不良的影响。

医生同时提醒,梅雨季空气湿度大,容易导致室内潮湿,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以降低室内湿度,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可以使用除湿机、空调等来调节室内湿度,提高居住舒适度。

“保证充足的营养也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保障。”黄剑峰提醒,日常可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安然度过梅雨季。

记者 梅一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