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奉贤区八年级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邬桥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区初中英语教研员丁永花主持,全区八年级英语任课教师参加,邬桥学校副校长屠静贇全程出席。
课堂展示 探索实践
在课堂展示环节,邬桥学校刘子溱老师进行了基于《Voluntary work》语篇的教学展示。以“校园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通过组织多元学习活动,逐步落实主题词汇、关键语法及结构化阅读技能等目标,渗透育人价值。
近期恰逢“学雷锋”活动月,学生有参与志愿服务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但缺乏规范地道的语言表达和对志愿精神的深入思考,本课中刘子溱老师与学生共读了3位中学生在假期中参加志愿服务的回忆和描写,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并引发大家对校园与社区志愿服务意义的思考。
说课展示环节,来自肇文学校的顾乃琛老师以近期执教的一节区视导课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高质量driving questions(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提升阅读课的教学效益,在家常课中落实新课标要求。顾老师为大家呈现了故事阅读的五大驱动性问题分别是:1、What problem did youm eet?(你遇到了什么问题?)2、How did you feel?(你感觉怎么样?)3、What happened?(怎么了?)4、What change did you make?(你做了什么改变?)5、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你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帮助学生建立大概念,能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专家点评 指点迷津
区教育学院初中英语教研员丁永花老师最后对本次主题活动作总结发言。丁老师肯定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明确了课堂教学助力新课标落实的重要性。她从语篇选材、语篇研读、驱动性问题设计、课堂多元活动设计、课后作业设计等多方面明确了助力新课标落实的课堂教学应具有“扎实”“真实”和“朴实”的特征。教师不断修炼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认真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深挖文本背后的育人价值,结合学情确定教什么;教师要用真实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信息间的关联,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表达;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干预容错,关注、把握好课堂生成,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丁老师指出:“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就是其中最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