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7亿人,但治疗率只有45.8%,控制率仅为16.8%。日常生活中,关于高血压的“伪科普知识”比比皆是,严重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你知道吗?你认为的一些高血压用药常识,可能都是错的。
不愿意过早服降压药
很多40~50岁的患者不愿意服用降压药,担心会产生耐药性,觉得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首先,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其次,血压控制得越早,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肾损害。有些高血压患者,开始只用一种降压药,过几年后需联用两种降压药,其实这并不是耐药,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等情况发生,血压比原来更高了。
所谓的“降压药伤肾”
要知道,伤肾的是高血压,不是降压药。事实上,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对身体的损害。
药品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占1%~5%,并且不是每位患者在用药后都会发生。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遵从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4周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可稍慢。
绝大多数的长效降压药需要1~2周才能达到最大和稳定的降压作用,因此不要急于更换降压药品种。
降压药副作用太大
其实,任何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有客观地了解、积极面对,才能合理用药、助力康复。
“普利”类降压药可引起干咳。不能耐受者应换用“沙坦”类降压药,同时不要盲目使用止咳药。
“地平”类降压药可引起踝部水肿。不能耐受者应换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不要盲目使用补肾药和利尿药。
“洛尔”类降压药可引起心动过缓,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
血压正常后改为隔天服药
隔天吃一次降压药,血压会忽高忽低,与高血压一样有害。假如每天吃一片降压药造成血压偏低,可以改为每天吃半片(缓释片、控释片绝不能掰开),这样可以避免血压出现明显波动。
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