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恶心、呕吐……遇到这些情况,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感冒了或者患上了胃肠道疾病,还可能怀疑心脑血管出问题了。殊不知,这几个症状同时出现,也可能患上了青光眼!
发病急,容易耽误治疗
今年的3月10~16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青光眼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眼科高鹏副主任医师介绍,青光眼通常是由于眼球内压力异常升高,压迫并破坏视神经,使眼睛接受到的信息无法正常传入大脑,从而导致视功能受损、尤其是视野范围缩小的一种疾病。
既然是眼病,怎么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这些看起来与眼睛无关的症状呢?
高鹏介绍,青光眼中有一种重要类型叫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当它发作时,由于眼压急剧上升,刺激了三叉神经末梢,引起眼部、前额、鼻根部的反射性疼痛;眼压升高还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患者会误以为这些症状是感冒、急性肠胃炎或高血压,跑到消化内科或神经内科等科室去就诊,这样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甚至造成视功能的永久损害。
发病隐匿,悄悄“偷走”视力
说起青光眼,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实际上它的破坏力不容小觑。青光眼是世界上排在第二位的致盲眼病,仅次于白内障。不同的是,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恢复视力,但青光眼属于不可逆性盲,它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
此外,青光眼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隐匿性。除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症状明显、来势汹汹以外,其他类型青光眼大多发病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不典型,等发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时,常常为时已晚。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高鹏表示,青光眼的发病也有迹可循,以下几类人尤其需要注意去医院做正规检查:
超过45岁,从未进行过眼部检查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会增加。
家族中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这类人的发病率会比普通人群增加5~10倍。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精神压力较大、情绪剧烈变化,以及一些负面心理因素也容易诱发青光眼。
高鹏表示,当前很多人体检时不太重视眼科检查。事实上,眼科检查,尤其是眼底和眼压的检查可能会发现潜在的青光眼。记者 梅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