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女团获伦敦世乒赛资格
图/IC
印度布巴内斯瓦尔,卡林加体育馆内,孙颖莎轻轻举手示意,她脚下的地板上,一滩水渍正悄然蔓延。这场亚锦赛女团半决赛,从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如此干扰下,中国女乒仍以3比0的比分横扫韩国队,展现出世界冠军的深厚底蕴。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三人联手,以一场教科书式的胜利,将中国女乒送入亚锦赛决赛舞台,尽管场馆条件堪忧,但她们用实力证明了什么是冠军品质。这场胜利,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专注力与专业精神的完美展现。可以说,胜利背后是球员们在极端艰苦的比赛环境下展现出的专业与坚持。场馆漏水、高温高湿、裁判失误……印度亚锦赛的组织问题层出不穷,却未能阻挡中国女乒前进的脚步。接下来的决赛无疑是复仇之战,三位姑娘将迎战老对手日本队。去年亚锦赛,中国女队自2005年后首次丢掉亚锦赛团体冠军,这一次,她们必将全力以赴,夺回荣耀。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立
孙颖莎无惧漏水
完胜“韩乒一姐”
本届亚锦赛迎来颠覆性变革。从2025年起,亚锦赛启用“单数年团体,双数年单项”的新周期,今年仅设男女团体两项赛事。所有压力与关注都集中在团队荣誉的争夺上。
女团半决赛,韩国队派出了他们的最强阵容,申裕斌打头阵,金娜英担任第二单打,华裔选手李恩惠守在第三盘。这个排阵意图很明显,韩国队想在前两盘拼下一场胜利。作为国乒女单领军人物,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在半决赛中肩负起第一单打的重任。她首盘对阵申裕斌,展现出了绝对控制力。球场顶棚的滴水声与观众的呐喊声交织,见证着运动员们的拼搏与坚持。
首局比赛中,孙颖莎刚找到进攻节奏,顶棚就开始漏水。比赛刚进行到第四球,孙颖莎突然停止接球准备动作,向裁判示意场地问题。工作人员拿着拖把小跑进场,匆忙擦拭着不断扩大的水渍。场馆顶棚因印度雨季而不断渗水,这已成为比赛的常态性插曲。工作人员迅速进场清理,得到喘息的申裕斌趁机连追2分。面对这一干扰,孙颖莎神情依旧,仿佛周遭的混乱与她无关。她走到场边用毛巾仔细擦干手掌,潮湿的空气让球拍握起来有些粘手,她不时更换擦手毛巾,保持最佳状态。重新比赛后,孙颖莎连续打出五个精准落点球,彻底打乱申裕斌的节奏。她的眼神紧盯着球的轨迹,完全无视仍在滴水的顶棚。此后,申裕斌改变战术,以猛攻取得领先。孙颖莎并没有慌张,而是利用局间休息与教练深入交流,调整策略。到了第四局,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对手的打法,多次在多拍对拉中提前移动,精准预判申裕斌的回球路线。
乒乓球名宿邓亚萍曾评价:“顶级选手的可怕之处,在于能把对手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机会。”申裕斌引以为傲的上旋球,恰恰成为孙颖莎借力打力的跳板。赛后统计显示,孙颖莎在关键时刻的预判准确率高达85%,这正是她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绝对优势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孙颖莎对申裕斌保持全胜战绩,本场后累计八连胜,由此结下与这位来自韩国的“八败之交”。
鸟粪、湿滑与无人机难阻国乒前进
当王曼昱踏入训练场准备热身时,一坨鸟粪突然从天而降,落在离她脚边仅半米的地方。她只是抬头淡淡一瞥,便继续擦拭球拍,仿佛这只是日常训练的小插曲。这种处变不惊的态度,正是中国女乒此次亚锦赛之行的真实写照。
在与韩国小将金娜英的比赛中,王曼昱首局因球拍胶皮打滑而失误增多,问题的根源也是空气潮湿。她不断用毛巾仔细地擦拭球拍,局间休息时还与教练马琳深入交流。“压住反手位再变线。”马指导的提醒声回荡在场馆中。王曼昱听后频频点头,随后三局的落点明显更加刁钻,完全掌控了比赛节奏,最终以3比1逆转战胜世界排名第36位的金娜英。
最后出场的王艺迪在第三盘对阵华裔选手李恩惠时,展现了极强的战术执行力。她每次得分后都会看向场边教练,用手势示意“继续压反手”。这种针对性战术让李恩惠的正手优势完全无法发挥。即使在首局落后的情况下,王艺迪依然沉着冷静,通过连续抢攻横扫对手,为女团半决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另外,赛场花絮不断。当林诗栋准备发球时,一架带红色指示灯的无人机在离球台仅一米处低空掠过,嗡嗡声让全场错愕。工作人员慌忙追赶,而中国选手们只稍作调整便继续比赛。训练场里除了鸟粪突降还有青蛙四处乱跳,但恶劣环境没有影响中国队员的专注,他们用专业态度应对每一个挑战。
实际上,卡林加体育馆是由旧田径场临时改造的乒乓球馆,设施简陋得令人咋舌。场馆疑似没有空调系统,就像一个巨大蒸笼。场馆内温度高达三十四五摄氏度,湿度超过70%,体感闷热难耐。王楚钦在训练中汗水浸透了全身,刘海湿成了“条形码”状,不得不依靠头顶冰袋来降温。日本选手桥本帆乃香在休息时不停用扇子为队友扇风,中国队员则大量使用冰袋降温。
与此同时,场馆顶棚的漏水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每打到六分球的间歇,保洁人员就得小跑着进来擦地。转播镜头多次捕捉到志愿者弯腰拖地的画面与运动员专注的表情形成诡异对比。
裁判的专业性也备受质疑。比赛中,裁判多次抛球时直接往地上扔,球员不得不弯腰捡球。梁靖崑赢球下场后,伊朗裁判突然上前声称比赛中存在擦边球争议,这一“赛后追问”的举动让场边众人费解。
后勤保障同样令人担忧。酒店自来水浑浊发黄,需要持续放水20分钟才能勉强使用。中国乒乓球队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护措施,这种“搬家式”后勤保障成为球队在印度参赛的重要支持。球队自带了200箱矿泉水、50箱速食食品以及大量肠胃药品。随队厨师负责队员的饮食,队内规定禁止食用当地绿叶蔬菜,水果必须用盐水浸泡后削皮才能食用。
即使在官方欢迎晚宴上,运动员们也只是象征性品尝食物。现场照片显示,孙颖莎对着一团“神秘棕糊”面露困惑,队员们主要依靠自带的食品补充能量。“队员的水壶都贴有名字,专人专用,一旦离开视线就立即废弃。”随队人员透露。而王楚钦在比赛中的细节也被镜头拍下:他每次使用毛巾后都会放入塑料袋扎紧,避免接触任何可能污染的表面。签名时更是伸直手臂用指缝夹笔。
中日对决
挑战依旧
印度布巴内斯瓦尔的湿热空气中,渗水的卡林加体育馆内,一场关于荣誉与复仇的战役即将打响。随着中国女团顺利晋级决赛,她们将在决赛中再次迎战老对手日本女乒。日本队此次阵容调整引人注目,以削球手桥本帆乃香替代了上届冠军成员伊藤美诚。这一选择极具针对性,削球打法在团体赛中往往能起到奇兵的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决赛的人员配置仿佛是上届亚锦赛女团决赛的翻版,但历史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回首去年的亚锦赛女团决赛,那一幕幕仍历历在目。当时年仅16岁的张本美和作为日本队第一单打,以惊人的发挥击败了王艺迪,震惊了乒坛。随后的第三盘中,平野美宇乘胜追击,战胜了陈幸同。在第四盘再次出场的张本美和更是力克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帮助日本队夺得了50年来的首枚亚锦赛女团金牌。这场历史性的失利是自2005年后中国女队首次丢掉亚锦赛团体冠军。
本次决赛前夕,中国女乒队员们继续在闷热的场馆中进行适应性训练。屋顶偶尔还会渗水,尽管工作人员已经加固了顶棚。高温依旧,但队员们逐渐找到了应对之策。中日女乒的巅峰对决,从来不只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意志与韧性的比拼。日本女队也直言已经做好准备,张本美和表示很期待再次与中国选手交手,去年获胜的经历让她信心倍增。
亚锦赛是巴黎奥运会前的重要练兵机会,各队都在试验不同的阵容搭配和战术安排。比赛结果反映了各国乒乓球的最新发展态势,也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体育馆外,印度季风的潮湿空气依然浓重,而馆内的战斗即将打响。中国女乒队员们擦拭着汗水,检查着球拍,她们的目光中既有对过往失利的警醒,也有对未来胜利的渴望。这场对决,远不止于金牌的归属,更将成为乒乓球史上又一关于荣誉、坚持与体育精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