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苏超结束四分之一决赛,南通队、南京队、无锡队和泰州队晋级四强。根据赛程安排,两场半决赛(南京VS泰州、南通VS无锡)将于10月18日和19日举行,决赛将于11月1日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
明年·苏超再升级
就像是这个夏天持续不退的高温,苏超的火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带来审美的疲劳。不仅方兴未艾,更渐入佳境。随着比赛进入到最后的半决赛,球迷和社会各界对苏超的热情更加高涨。值此良机,苏超这个IP的自我升级也正紧锣密鼓。
据江苏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许秋红介绍,组委会将会为冠军球队颁发奖杯,为亚军和季军队伍颁发奖牌,此外还对联赛前八的球队有赛事奖金等奖励举措。最重要的是,明年的苏超还会继续办下去,而且会多方面升级。“苏超已成现象级赛事,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想跟关心苏超的球迷说的是,苏超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赛程·覆盖黄金周
今年的苏超于5月10日开幕,由江苏省的13支地市代表队参赛,赛制是单循环+淘汰赛的杯赛赛制。全部78场常规赛总共吸引了211.8万人次入场观看,场均观众达到2.7万人,四场淘汰赛更吸引了总共16万名现场观众,场均人数接近4万。据称,央视转播的苏超赛事,累计吸引了超过1.2亿人次观看。
如此盛况让主办方对明年赛事的吸引力更有自信,所以赛制改革正在积极讨论中。球迷们关注的第一个焦点是,13支队伍是单数,每周会有一个球队轮空而略显尴尬。所以会考虑将参赛队伍扩至14支,而多出来的这个球队可能就是江苏省县市比赛中的某一个冠军队伍。此外,常规赛可能会从单循环升级为职业联赛通用的主客场双循环。
比赛场次增加的重要考量是,争取苏超能覆盖到“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假期,让苏超和文旅的联动规模再上一个台阶。从单循环到双循环,比赛场次大幅度增加,这对各支球队是更大考验,同时也将提升整个赛事的竞技水平。
规则·提升专业性
明年苏超在比赛规则上的改革焦点之一是VAR的介入。今年苏超进入淘汰赛阶段后就引入了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许秋红表示:“引入VAR是为了让每一次判罚都经得起检验,用技术筑牢公平竞技的基石。”
连云港VS南京的1/4决赛进行到补时第6分钟,南京队1比0领先,此时连云港队员在南京队禁区内倒地,VAR裁判提醒主裁判可能会是点球。通过回看录像,主裁判做出点球判罚,连云港1比1扳平比分而让比赛进入到点球大战。虽然最终连云港队点球告负,但这个VAR的介入还是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所以,明年的苏超,除了淘汰赛全部引入VAR之外,可能常规赛的某些关键场次也考虑引入VAR。
今年的苏超曾邀请马宁、麦麦提江等著名裁判前来吹罚比赛,他们的专业性引得一致好评。明年的比赛,主办方还会加大名哨引入的力度,提升比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正如组委会9月底曾提出的要求:“坚决杜绝违反体育道德行为的发生。禁止踢‘默契球’,禁止消极比赛……”
球员·培养年轻人
晋级半决赛之后,泰州体育局局长徐兵在和网民的视频对话中对有关“长春雇佣兵”的争议进行了回应:“我们是跟长春亚泰俱乐部进行合作,召集多名泰州籍和泰州培养、输送的职业运动员组成的泰州队。这个名单都是一次性通过省组委会的审核,今年泰州队的队员应该说都是我们泰州市户籍或者拥有学籍的球员。”
苏超地处江苏,影响力覆盖到全国,但归根结底还是江苏的。所以,苏超的“本土性”是其生命力之根本。在展望2026年苏超时,江苏省体育局明确表示,“球员的选拔规则将进一步优化调整,坚持球员与代表城市强关联。”
在省体育局的相关精神下,各地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在被南京淘汰之后仅两天,连云港就已经发布了面向2026年赛事的人员招募工作。公告称:“连云港市足球协会受连云港市体育局委托,正式开始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1986年至2008年出生的男性,拥有连云港市户籍或连云港市学籍或身份证前四位属地属于连云港市……”有关球员试训的视频也已经出现在了网上。
除了“本土性”之外,明年的苏超还将加大和足球青训事业的联动。据称,组委会将会对明年苏超的各队年轻队员出场次数做出明确要求和规定,期望通过政策来引导各队加大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今年大赚人气但成绩不佳的常州,为备战明年苏超而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教练员,常州市足球运动员的招募令中就特地标注出“青训储备人才”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