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
亚冠的启示 猜吧,国足主帅 “求道”与“求胜”没有标准答案 天才630 少掮大棒
第A02版:专栏 2025-09-19

“求道”与“求胜”没有标准答案

麦城

麦城

最近在社交网络上有个热帖,是一个围棋“冲段少年”的妈妈发的。她的孩子在升段比赛关键一局,在对方已经用时接近耗尽的情况下,自己孩子却没有采用拖时间和增加棋局复杂程度的方式给对方进一步增加用时压力,最后以半目之差输掉了比赛。这位妈妈感到很郁闷,但又不知道该不该批评孩子。

如果孩子选择了“拖时间”,无可厚非。这既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利用规则也是比赛能力的一部分,而且,孩子的时间优势并非凭空而来,是靠他一步一步攒出来的,这同样是实力的体现。围棋领域的“拖时间”可不像足球那样后场倒脚那样相对容易,还是需要走到点子上,否则,对方在读秒时间内也能轻松应对。

孩子在现实中选择了正常速度落子,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用时优势,用纯粹的棋艺对抗。这体现了他对自己棋艺有更高的要求和坚持,既求胜、更求“道”。

更值得关注的,也许不是“哪种选择更正确”,而是孩子在选择时是否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只有在清楚两种选择的情况下,无论是选择用棋艺对决,而非等待对方忙中出错,事后坦然接受输棋的结果,还是将规则置于谦让之上并赢下比赛,孩子的选择才能真正称之为“选择”,才更需要家长进行安慰和鼓励。

无论如何,这样的选择虽然看似“二选一”,但它的实质并不是冲突的。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升段赛有着双重性质——它既是竞技体育的一场比赛,也是孩子价值判断能力的一次成长和完善。

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如何安慰孩子?当孩子因“求道”而输棋,安慰的核心应是“肯定选择的价值”——告诉他“半目之差会遗憾,但你守住自己的坚持,比赢棋更了不起”;当孩子因“求胜”而内心不安,开解的关键则是“澄清选择的正当性”——让他明白“利用规则不是投机,赢下比赛也是对对手的尊重,因为你的胜利会成为他精进的动力”。

家长的角色,不是为孩子设定“该求胜还是该求道”的标准答案,而是接纳选择的多元性,帮助孩子在胜负起伏中锚定自己的价值坐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