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
东亚四强赛进行了前两轮,中国队0比3输给韩国队,0比2输给日本队,只剩下与中国香港队的比赛,最好成绩也就是第三名了。
东亚四强赛正式创办于2003年,至今已经举行了九届。韩国队获得五届冠军,日本队和中国队各获得两届。中国队的两届冠军分别是2005年和2010年。从2013年开始,中国队的名次基本上在第三名和第四名之间,与前两名的韩国和日本差距拉大。
如果说日韩,尤其是日本队开始还把国家队主力拉来打比赛,此后就都用国内球员了,基本不抽调海外球员,后来韩国也有样学样,都用国内联赛的球员来打比赛。尽管如此,中国队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韩国方面已经有一种声音出现:“与中国队比赛,已经失去了练兵的价值。”韩国人的这一想法不仅是现在才出现。过去曾经有过中韩足球对抗赛,韩国队为热身世界杯,很认真地参与比赛。后来因在一场比赛中,状态火热的前锋黄善洪严重受伤,被迫退出了韩国队参加世界杯赛的名单,中韩对抗赛也到此终结。
随着中国队成绩下滑,在国际足联的排名越来越靠后,约中国队打比赛的队伍也越来越少了,级别也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中国队友谊比赛的对手,很多是一些亚洲三四流球队,基本没有一二线队伍。尽管如此,中国队要赢一场也不容易。
在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初赛上,中国队靠着运气才搭上18强的车。亚洲区前18强,也包括不少三四流队伍吧,即使如此,中国队最后还是被淘汰。而参加东亚四强赛的日韩两队,早早获得了直接进入世界杯正赛的门票。东亚四强,前两名和与后两名的差距,就是亚洲一流与亚洲四流。写出这个事实,笔者自己也不好受,但回避不了。
更可怕的事实是:东亚四强赛前两名的日本队和韩国队,因缺少练兵价值,很有可能与这场比赛越来越远,即使他们仍然坚持参加,其重视程度愈发地打折扣,队伍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低,这也怪不得他们。
我曾经把希望寄托在中国U16或者更靠后的一批孩子身上,这个想法还是太幼稚。不是说现在这批孩子能和日韩对抗,8到10年后也能和他们在同一维度上,事实不会是这样的。
当这些孩子在不同足球环境、不同文化氛围、不同社会环境下成长,尤其是在不同职业熏陶的联赛里耳濡目染,到成年时长成什么样还真的不好说。这取决于这段时间里中国足球有没有进行刻骨铭心的自我反省、从头再来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