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超
“羽啸鼓浪巅,中国剑指天!”苏迪曼杯开赛前,中国队围成的同心圆里,这句气势如虹的口号响彻场馆。女队队长贾一凡在小组赛期间揭秘,这个创意灵感来自Deepseek(一款人工智能AI助手软件)。当科技与体育精神碰撞,迸发出的不仅是创意火花,更彰显中国队在苏杯赛场志在必得的统治力。
细看中国队20人参赛名单,既有石宇奇、陈雨菲、陈清晨、贾一凡、黄东萍五位连续五届入选苏杯阵容的“定海神针”,也有冯彦哲、王祉怡、李诗沣、王昶等多位“00后”小将。作为洛杉矶奥运周期世界羽坛首个团体大赛,这支队伍承载着传承与突破的双重使命,在新老交替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石宇奇、陈雨菲、陈清晨、贾一凡、黄东萍五位元老,堪称国羽“黄金一代”的代表。从2017年首次携手征战苏杯,到如今连续五届并肩作战,他们用八年时光见证了国羽的荣耀与低谷。巴黎奥运会后短暂休整的陈雨菲,回归苏杯赛场时感慨万千:“2017年我们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队员,如今大家又一起走过三届苏杯,这份并肩作战的情谊格外珍贵。”
老将们的价值远不止于赛场上的技术发挥。在半决赛对阵日本队的关键时刻,石宇奇面对奈良冈功大的凌厉攻势,始终保持着教科书般的战术节奏,用精准的落点和假动作掌控全局;陈雨菲与山口茜的“宿敌对决”中,首局失利后迅速调整战术,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和顽强斗志实现逆转。他们在场上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救球,都在向年轻队员传递着“永不言弃”的国羽精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在团体赛中得到了生动诠释。黄东萍曾坦言,老将们的经验和沉稳心态,就像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无论是赛前的战术布置,还是赛中的情绪调节,他们都能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让团队在关键分上多了一份从容。
更值得欣喜的是在老将们的引领下,年轻队员们正在快速成长。首次入选苏杯的蒋振邦、魏雅欣虽出场时间有限,但他们在小组赛中展现出的锐气令人眼前一亮。面对强敌时,敢打敢拼的劲头,正是国羽新生代的缩影。王昶与梁伟铿组成的“梁王组合”,在多场比赛中上演精彩绝杀,让观众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无限潜力。这种梯队建设,正是国羽在巴黎奥运周期后主动求变的生动体现——通过大赛历练,让年轻队员从“冲击者”逐步成长为“扛旗者”。
从五届元老的坚守,到新生代的崛起,国羽在苏迪曼杯赛场上,不仅书写着竞技的辉煌,更演绎着传承的故事。这支队伍用行动证明,新老交替不是简单的接力棒传递,而是经验与活力的交融、传统与创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