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标语冰桶
足球队成立一周年总结分享会
许多球员签名的申花30周年纪念文化衫
每周六上午,在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总能看到一群身着统一球衣的队员在足球场上积极训练。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们都在绿茵场上留下了奔跑的身影,这便是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
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同时为热爱足球的居民提供一片挥洒汗水与热情的舞台,在申花蓝魔球迷会球迷朱军、虹口足协国家级裁判林国荣以及虹口区政府工作人员展子栋共同牵头和提议下,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于去年7月初正式成立。时光荏苒,度过了一个春夏秋冬后,球队于上个月迎来了建队一周年。此外,他们还是凉城新村街道至今成立的第一支社区足球队。
“从队伍组建完毕到现在踢了一年的比赛,目前常规成员基本稳定在30多人。”不小的人数规模加上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让林国荣颇感欣慰,而足球队的面貌也随着凝聚力的提升变得焕然一新。
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陈嘉明
申花送上关爱,梯队教练指导居民训练
放下背包、换上球衣球鞋、戴好防护装备、跑圈热身,这便是社区足球队每周训练、踢友谊赛的日常。上到60多岁的退休大爷,下到十多岁的中学生,这支平均年龄47岁的足球队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一起。“既然下决心做了,就要正规化管理。我们成立了球队管理部,由六人组成。林国荣挂帅总教练,另外还配有正副领队、正副队长、专属行政主管和一名后勤保障。”球队领队张顺闻告诉记者,“在球队管理上,我们制定了球队规章制度,包含队伍架构分工、训练机制、出勤考核等内容,并且每位队员都完成了电子版的‘个人信息登记表’。”
据了解,球队之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队内的每一名成员都来自于水木年华社区。2022年疫情封控期间,小区的志愿者们不畏险情投身抗疫,为日后的取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恢复常态化后,志愿者们并没有切断联系,彼此间的关系反而更为紧密了。通过这段难忘的经历,大家从不认识到相互认识,并发掘了足球这一共同爱好。基于这样的契机,球队于去年7月1日正式成立,并在后续开展了一系列的足球活动。除了志愿者,球队核心班底很多队员还是小区的楼组长与业委会成员。可以说,这是一支充满了正能量的队伍。
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是一支旨在推广社区体育、社区文化的业余足球队,去年,他们组织了多场足球比赛,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绿茵场见证了队员们的汗水。居民们奋力拼搏,展现了个人的技术与才华,彰显团队的力量与智慧,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足球运动的真谛——热爱、坚持与团结。
得知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大多数申花球迷构成的足球队,申花俱乐部也是在第一时间送上了关心与慰问。一线队领队毛毅军在足球队成立之初,送来了一面申花队旗,后续又专程送上一件许多球员签名的30周年蓝色纪念文化衫,以此表达俱乐部对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的支持。不仅如此,毛导还特意邀请了俱乐部梯队教练阿福抽空前来指导社区居民训练。在职业教练的带队下,普通居民感受到了一份特别的力量。很多队员非常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动作一招一式学得有模有样。“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申花俱乐部给予的温暖与支持,能够近距离感受职业球员的训练氛围。上海的天空是蓝色的,我们也都是‘蓝血人’。今年是申花成立30周年,同时也是我们社区足球队成立一周年,冥冥之中感到一种奇妙的缘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会越来越好。”有队员动情地表示。
过招警备区纠察队,绿茵场见证军民鱼水情
驻扎于广粤路与广中路交界处的上海警备区纠察队,算得上是水木年华小区的“贴隔壁”邻居,双方不定期会举行足球友谊赛,交流切磋技术。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小区居委搭建了平台,在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一次“双拥杯”足球比赛,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与警备区纠察队的队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比赛。
据了解,本场友谊赛进行6节,每节20分钟,共计120分钟。比赛当日正值酷热时分,气温居高不下,但这没有影响双方的比赛态度。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场边的冰桶上贴着醒目的申花元素贴纸:“这里有梦,这里有光荣”“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等字样,彰显了队员的身份。军民同在绿茵场上相互学习、切磋球技、共同进步,尽情挥洒激情与汗水,共同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展现了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军民鱼水之情在足球比赛中不断升华。
最终,社区足球队以4比2获得了胜利。在纠察队董指导员看来,经常参加足球运动非常有益。“踢球本身是一项很好的锻炼,可以形成一套技术性的交流,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大脑。此外,这项团队运动能够增加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也期待,日后与社区居民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大家以球会友,相互提升水平。”
这场足球友谊赛不仅为军民双方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也展现了部队官兵和社区居民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通过这样的友谊赛,不仅能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身体素质,更在无形中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据悉,虹口区将把赛场上“团结、拼搏、奋斗”精神融入到双拥工作中,推动举行更加丰富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推动双拥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球队召开总结会,“不容易”成为共识
6月30日,上海下了一场大暴雨。球队成员齐聚小区活动室,参加“庆祝水木年华社区足球队成立一周年总结分享会”。经过领队短暂的开场白后,在场队员纷纷用热情言语吐露自己一年来对于球队的感悟和展望。“经过一年来的训练和比赛,我们队员在配合上更加默契了。球队的成立也是鼓励大家多多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比赛输赢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比赛中体验到乐趣!”“一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容易’。我们是自发组织的社区球队,没有任何基础,感谢大家能在空余时间运营好球队管理,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如今每周能够踢踢球,也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只要能跑起来就好。”队员们畅所欲言,总结会现场洋溢着浓浓的足球氛围。
据了解,社区足球队在成立之初便迎来了踊跃的报名,许多热爱社区、热爱足球、热爱申花的居民都渴望加入队伍。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后,一些队员因为各自的原因退出了球队,最终稳定下来形成了一个30多人的规模。“希望能够吸纳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大家聚在一起以球会友,因为这是一件快乐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有队员笑着说,要让社区足球队成为虹口区的一张名片,让更多社区居民喜欢运动、喜欢足球。球队管理部坚持定期安排友谊赛,为社区足球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让社区足球成为联结情感、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纽带。
聆听完队员的感言,记者发现,“不容易”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一方面,家庭、工作是居民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在当下竞争力和压力倍增的社会,许多人往往需要忙完各自的本职工作后兼顾家庭的重担,长此以往属于个人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难以保证每周的规律训练及比赛。另一方面,足球队自发成立,缺乏系统性的建设,从联系场地、组织人员、联系其他球队到后勤支持,各种都需要球队的管理部费心费力。偶尔几次办赛似乎问题不大,但长此以往绝非易事,这也说明了,为何许多队员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好在,队员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大家合力将这件事坚持了下来。“我们球队成立一周年了,但这不是终点。相信在大家的配合下,在亲子的传承下,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将自己队伍打造成一个老牌足球队!”队员们憧憬道。
据副队长介绍,社区足球队之前代表凉城新村街道参加了区五人制足球赛,最终成功闯入了16强。在他看来,居民们很好地践行了“快乐足球”的理念。“ 我们这支队伍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都是由小区居民组成,很有亲切感。大家每周相聚在一起踢球,不是因为球踢得有多好,而是因为对于足球有着同样的热爱,也在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践行了快乐。踢友谊赛时免不了有对抗和肢体接触,但是都没有起冲突,这体现了水木年华小区居民应有的素质,我为此深感荣幸。我们作为刚组建的一支队伍,代表凉城新村街道参加了区级比赛。尽管由于缺少比赛经验,但是凭借大家的努力加上运气的眷顾,最终在40多支参赛队中闯入16强。我们是一支团结的球队,我为大家感到高兴。”
而在队长看来,经过一年来的训练与比赛,球队最大的变化在于凝聚力更强了。“大家通过踢球加深了对足球爱好,我认为我们更加团结了。在和其他社区球队踢友谊赛时,我们也展现了自身的风貌,大家的技术和体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足球的兴趣也更深地被发掘了出来,从最初的业余到现在不像是一支‘杂牌’了。”
据他透露,作为队内门将,平时在场上能够看到所有队员的状态。经过一年的比赛,队员对于自家球门的保护意识提高了不少。“大家在场上相互兼顾,为队友更好提供帮助、承担责任,也有利于以后踢球位置感更强,我感到很欣慰。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实行队长轮流制,帮助球队取得更大的进步。申花作为我们上海的球队,有着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属性,上海人民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和付出,这也与我们球队的理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