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射击比赛落下帷幕,中国射击队可谓是大放异彩,共获5金2银3铜,雄踞项目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这一战绩也超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5金2银1铜,刷新了中国射击队的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薛思佳
老将李越宏终圆金牌梦
在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中国射击队收获1金2铜的成绩,其中的这1金的价值和意义都非凡。
在男子25米手枪速射的决赛中,来自中国的34岁老将、第三次站上奥运赛场的李越宏发挥优异,一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现在真的想对过去的自己说,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奥运三朝元老,李越宏在里约和东京都拿到了铜牌,此次出征巴黎,他的目标不言而喻,而他最终也得偿所愿,“前两届奥运会,我认为自己没有夺冠的硬实力。但是这一届奥运会,我觉得自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最后能够拿到金牌,我感觉它的分量也是最足的。”在如愿夺冠之后,李越宏与教练张建伟紧紧相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觉得这个冠军真的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团队的每个人。我特别感谢教练,他带给很多的帮助。正是因此,才会有当时的情绪释放。”
自1984年中国射击队开始参加奥运会以来,在步枪和手枪的所有小项中,只有男子25米手枪速射还没有获得过奥运金牌,如今李越宏将这一中国射击队的奥运金牌空白填补,而他个人也实现了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于一身的成就,成为该项目当之无愧的“王者”,“太激动了,是所有人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最终获得这个结果,这也是属于他们的金牌。这次的突破,来自于许多年的积累,包括所有前辈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当天正好是李越宏妻子的生日,而这枚金牌也成为了他送给妻子最好的生日礼物,“确实有很长时间没能陪陪妻子和孩子,这枚金牌也是个生日礼物,希望她能喜欢。”
除了李越宏之外,来自上海的射击运动员王鑫杰也在这一项目上站上了领奖台,收获一枚宝贵的铜牌,让两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今天发挥还行,有好有坏。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但已经挺好,知足常乐。”据悉,王鑫杰在资格赛开始之前一度高烧至38.5℃,但就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下,他还是以资格赛第二的成绩晋级决赛,并且最终获得第三名,“下一届奥运会接着努力,国内速射打得好的也很多,继续跟他们拼一拼。”
“00后”接过大旗,延续“首金精神”
34岁的李越宏老当益壮,而中国射击队“00后”小将们的表现同样异常生猛。
在背负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的重压之下,两位“00后”小将黄雨婷/盛李豪在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比赛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中国射击队和中国体育代表团打开了金牌账户,“黄雨婷、盛李豪都是‘00后’运动员,参加的是奥运首金比赛,受关注度高,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决赛最后几枪被对手连续追赶的情况下,展现大将风范,实现稳定发挥,为代表团夺得首金,传承了射击项目的‘首金精神’。”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周进强对两位运动员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
随后,来自贵州的“00后”小将谢瑜,射落了男子10米气手枪的金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在此项目中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篇章。此后,王义夫、庞伟等名将在这个项目上续写辉煌,使其成为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然而,自2008年庞伟在北京奥运会上夺金之后,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经历了16年的奥运金牌荒。谢瑜的这枚金牌,不仅是对这段沉寂的有力回应,更是中国射击新生代崛起的标志。
在气步枪个人项目上,盛李豪和黄雨婷表现同样出色,为中国射击队再添1金1银。男子50米步枪三姿,今年两破世界纪录的刘宇坤再度发挥高水平,为中国队蝉联该项目金牌。同为“00后”的小将张琼月则在女子50米步枪三姿上获得一枚铜牌,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飞碟有突破,未来需沉淀
尽管中国射击队的五枚金牌均来自步、手枪项目,但飞碟项目上所取得的一银一铜同样令人感到惊喜。
在男子多向飞碟决赛中,中国选手齐迎夺得银牌,这是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而他在决赛中的成绩也破了奥运会纪录,“感觉还是比较开心的,整体上的发挥也不错的,但我的目标不止是第二名,所以说还需要更大的努力。”走下领奖台,齐迎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四年后的洛杉矶,甚至是更久远的布里斯班,“如果说自己技术不差的话,还可以坚持几届,最起码可以再参加个两届左右,应该是问题不大。”
作为巴黎奥运会射击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混合团体双向飞碟,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组合江伊婷/吕健林用一枚铜牌为中国射击队的巴黎奥运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混合团体双向飞碟是巴黎奥运会新增设的小项,在东京奥运会上,飞碟项目设置了混合团体多向飞碟,巴黎奥运会进行调整,用混合团体双向飞碟进行了替代。中国队派出了江伊婷/吕健林组合参赛,而两人也不负众望,为队伍收获一枚铜牌,“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能够取得这枚铜牌感到非常高兴,对于这个项目来说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吕健林说道,在决赛中他打出了24发全中的成绩,表现足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未来还需要沉淀下来,加深对项目的理解,要敢于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去做动作,总之需要总结的地方太多了,再接再厉。”
总局点赞“抗干扰战略”
相较于上一届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的规则有所变化。大部分小项的资格赛和决赛并不在同一天进行,这种变化无疑增加了比赛的难度,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持久的竞技状态。
为了适应新规则,中国射击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将队内选拔赛的时间完全对照巴黎奥运会来进行,更在赛场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模拟实验。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射击比赛中,保持安静是观赛礼仪。但在巴黎奥运会上,为了增加赛事的观赏性,观众可在赛场内随时欢呼。出征巴黎前,中国射击队曾专门请来附近的居民,请他们在观赛时随意鼓掌呐喊,还有人用上了小喇叭等道具,“虽然选拔赛的预赛成绩还行,但决赛打了个稀碎。那种紧张感,是平时训练中达不到的,甚至会害怕被别人嘲笑。实际上已经不是技术动作的问题了,而是心理上的博弈。如果你没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真的很难完成比赛。”拿到巴黎奥运会男子10米气手枪金牌的谢瑜说道。
总结这次巴黎之旅,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纯表示,队伍在心理状态调整、作风建设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也是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不断更迭和完善的选拔制度是中国射击队本次取得佳绩的关键,“我们全体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大家一起研究如何让选出来的运动员更适合参加奥运会,更能够扛得住压力,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展望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以目前中国射击队的年龄架构和人才储备而言,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对于队伍的下一步规划,中国射击队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后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射击射箭的后备力量建设。尽管我们的年轻运动员不断地涌现,但我们还是要有努力追赶的方向,特别是如何加强年轻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如何让他们更好地成长等,都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梁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