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副总编辑体坛网总编辑
马德兴
巴黎奥运赛程已经过半,中国体育军团表现耀眼,截至8月6日凌晨,在奖牌榜上依然与美国不相上下,未来最终走势,恐怕不到最后一个项目结束,难说胜负。这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激战格局。作为国人,当然为中国体育军团的表现自豪和骄傲,特别是像潘展乐、郑钦文等这些在各自项目所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不过,所有这些似乎都无法掩盖“三大球”之痛。
在中国军团捷报频传之时,再提“三大球”之痛,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回避、更不能躲避的现实问题。早在奥运会开幕之前,“三大球”进军奥运就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女篮和中国女排虽最终拿到了入场券,但出线过程不可谓不坎坷,至于女足以及男子“三大球”队伍则更无需多说了,早早就确定无缘晋级的命运。相反,近邻日本的“三大球”六支队伍同时晋级奥运,成为史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做到这一点的,这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未能小组出线,虽有被算计之嫌,但看看队员们的表现,哪里还有去年勇夺世界亚军的那种气概?但各方却普遍将失利的首要原因归结于主教练!可教练还是去年夺得亚军时的教练,队员也大多都是亚军队成员,缘何反差如此强烈?而在女篮彻底被淘汰之后,中国女排昨天在1/4决赛中又落败于土耳其,无缘四强。虽然较东京奥运会时的第九名有进步,但是,看看土耳其女排中的年轻人,再看看中国女排的队员,新面孔究竟有几张?
其实,不管是女篮还是女排,抑或还是没有出线的女足或男子“三大球”运动队,最根本的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没有新人冒出来,或者说是不敢用新人!一如男足,早在2017年6月的世界杯预选赛12强赛结束之后,当时就呼吁国家队尽快换血、起用新人,但如今已经开始2026世界杯预选赛了,外界对着国家队还是在喊:“赶紧换血!”固然,新人成长需要时间,而且有可能会付出成绩的代价,但越是不给机会,新人就越不会冒出来,后浪也就不可能推前浪。所以,“前浪”反正站在最前列,也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欲望,也就只能“死”在沙滩上,也就没有了各自的“潘展乐”、“郑钦文”……当然,“三大球”不同项目、男女有别,具体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或许,巴黎奥运会结束之后,有关“三大球”的问题会重新被搬到桌面上,届时又会有各种说法、剖析。不信,咱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