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邓雅文 飞跃巴黎,“邓”峰造极
第A05版:2024巴黎奥运会特刊 2024-08-02

邓雅文 飞跃巴黎,“邓”峰造极

薛思佳

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决赛中,年仅18岁的中国小将邓雅文以92.6分的高分摘得金牌,创造了中国自由式小轮车的历史,也开创了中国体育的先河,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了巴黎奥运会的第八枚金牌!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薛思佳

田径选手半路出家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在近几届奥运会中大力推行新兴项目的入奥,自由式小轮车就是其中的一项。2017年,随着自由式小轮车正式入奥,我国十几个省市开始紧锣密鼓地组建专业队伍,吸纳符合条件的运动员转项入队,邓雅文就是其中的一员。

2005年出生的邓雅文,在8岁那年进入四川省泸州市的业余体校田径队,接受专业训练。四年之后,身体条件出色的她被四川省田径队的标枪教练选中,正当她准备收拾行李去练习标枪的时候,却因为正在跨界选材的自由式小轮车教练的一通电话而留了下来,就此与这项极限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她也是那一年里被选中的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对小轮车毫无概念的邓雅文,第一次接触这个项目时,感觉一切都是新奇的,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尤其是要上一些道具并逐渐学习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她的内心自然地流露出了一种恐惧,“第一次骑着车子从高处往下骑行时,心里非常害怕,骑了几下就愣在那里。有段时间,会感到害怕,真的很害怕。每天吓到哭,哭完了还要接着练。”因为中国的自由式小轮车起步较晚,从教练到队员都属于边训练边摸索的过程,磕碰与受伤也成为了家常便饭,邓雅文更是如此。在邓雅文的印象里,已经记不清自己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摔倒过几次,但每一次她都会重新站起来,勇敢地投入到下一次训练和比赛中,“我觉得伤病是这个项目的一部分,这些年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些伤病,也知道了如何在伤病情况下去训练与比赛。”

消除紧张的小秘诀:找人“唠嗑”

有了教练和队友的鼓励,邓雅文很快从负面情绪中走了出来,并且顺利地拿到了巴黎奥运会的门票,“我就是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去奥运会。我想到那个舞台上去看看,而且我有能力站到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彼时的邓雅文,已经学会了享受梦想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万众瞩目的奥运会决赛中,她能以零失误的完美发挥站上最高领奖台。

预赛排名第二的邓雅文,在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不同于预赛取两轮平均分,决赛取两轮最高分进行排名。开场第一轮,邓雅文就做了一个两周的“神龙摆尾(凌空旋转车身)”,整个编排难度高,流畅度好,为她赢得了92.5分的高分,也让随后出场的美国名将、现世界排名第一的汉娜·罗伯茨倍感压力,在首轮比赛中即出现了失误。

首轮位居第一的邓雅文,在第二轮更是放开手脚。在一分钟的比赛时间,她完成了两周扭转车把、360度旋转等高难度技术动作,用一套赏心悦目的极限运动表演,获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也赢得了裁判们的心。最终,她在第二轮获得92.6分,比第一轮高出了0.1分,而后续出场的汉娜·罗伯茨在第一个动作就出现失误,随即放弃了比赛,也宣告着金牌归属于中国选手邓雅文,“一切都要感谢祖国,感谢教练,感谢那些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人。上场前我一直在问自己可以不可以,他们每个人都很坚定地告诉我可以做到。我选择相信他们,在最后时刻我也选择相信自己,所以我做到了。”

自信爱笑的邓雅文,在决赛赛场彻底将包袱抛之脑后,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呈现在了巴黎奥运会的赛场。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心态和发挥,她透露了一个自己的小秘诀,“我这个人一紧张就话多,所以就需要不断地有人陪着我说话,聊些有的没的,不要聊比赛和训练就可以。这是我奥运会前发现自己的一个秘诀,和别人唠嗑就不紧张了。”

“没有伤痕不可能有成绩”

2019年遭遇左脚趾骨骨折,2022年遭遇右肩膀反复脱臼,接受手术治疗……面对伤病,邓雅文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这都是成长中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那些伤痕,是不可能获得理想成绩的。”

在邓雅文的世界里,小轮车几乎就是她的一切,“如果要说爱好,现在只有一个小轮车。在经过很多次尝试后,突然取得成功,队友都在给你加油、为你欢呼,在那一瞬间就会觉得,我想要选择这个项目,因为我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邓雅文的电脑和手机里,储存了很多国外优秀选手的比赛视频,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反复地进行研究和琢磨,并且在训练中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每天可能飞50趟,摔50趟,甚至60趟、70趟。我们教练都说,就像是机器人一样,不断地重复动作。”

2022年年底,中国女子自由式小轮车队伍正式组建完毕,邓雅文成为其中的一员。日复一日的付出与汗水,终于在2023年的世界杯巴中站上得到了兑现。在决赛中,邓雅文以93.84分的成绩创造了该项目的历史最高分,击败一众好手夺得冠军。难能可贵的是,就在她夺冠的前两个月,她刚刚在世锦赛上遭遇了职业生涯最惨痛的一次失利。预赛排名第二的她在决赛中出现失误,最终只获得了第六名,以至于让她在后续的一段时间内对失误的那个动作产生了抗拒心理,甚至一度拒绝练习那个动作,好在在教练的开导,以及自身的调整下,邓雅文重新找回了熟悉的自己,并且在世界杯巴中站上用相同的动作,一战成名,“等我稳稳落地,拿到冠军的那一刻,所有的教练、队友都冲了过来,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了,我成功战胜了自己。”

今年5月份,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项目的资格赛在上海进行。预赛排名第三的邓雅文最终获得季军,不过对于这个成绩,当时的她并不感到满意,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那段时间我属于是比较低迷的状态,不再信任自己,喜欢把自己封闭到一个空间里面,觉得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糟糕的。”邓雅文坦言那时候自己一度觉得可能无法背负那么多人的期待去完成一场奥运会的比赛,“那时候‘奥运会’这三个字对我来说很敏感。不过所有人都希望我重新振作起来,希望我从怪圈中走出来,引导着我一步步重新建立信心。”

“我才18岁,有得是机会”

事实上,邓雅文在决赛中使用的“神龙摆尾”动作,在她日常训练中做得次数并不算多,基本上每天只做一次,完成后便不再继续尝试,但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她不仅有勇气做,还做得相当出色,“虽然心里很怕做这个动作,但我知道需要用这个难度动作去支撑自己获得更高的分数,所以没有犹豫。”

初登奥运赛场,就能获得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赛后邓雅文喜上眉梢,完全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情绪,“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我真正感觉到了,因为我们国家的强大,我才有底气,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中国!’”邓雅文说道,“当你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和你想要去得到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的困难在你面前都是小问题,因为你有更强大的能量去支撑你去获得这个东西。”

登场之前,邓雅文有个自己的习惯,喜欢闭上眼睛,冥思片刻后再出发,“就是不断地在脑子里模拟自己的比赛动作,脑子想好之后,去做就可以了。”冲出出发台之后,邓雅文带着自己的梦想肆意飞扬。脚下有风,眼里有光,全世界此刻都在为其鼓掌。在巴黎明媚的阳光下,这位18岁的姑娘用自己的努力,得偿所愿,而这仅仅只是她运动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才18岁,如果比到28岁,还可以参加9场世锦赛、3届奥运会,能在更多的机会在国际赛场为中国争光,也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项挑战与魅力的运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