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金色炉台”见证长久的诺言
第A09版:台球 2024-07-29
2024年第二届上海残疾人斯诺克邀请赛圆满落幕——

“金色炉台”见证长久的诺言

陈嘉明

斯蒂芬·亨得利(中)和约翰·希金斯(右五)见证了本次比赛

各国选手代表合影

7月20日,由世界残疾人比利与斯诺克协会、上海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促进中心、上海市体育总会指导,上海市宝山区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宝山区体育总会和上海市台球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第二届上海残疾人斯诺克邀请赛再次落户宝山区,在上海著名的工业景点“金色炉台”隆重开杆。经过两天的角逐,本届赛事圆满落幕。

本版图文 特约记者 陈嘉明

再战宝山

“台球皇帝”担任推广大使

世界职业比利与斯诺克协会主席杰森·弗格森、上海市残联副理事长汤艳、上海市宝山区副区长薛飒飒、上海市体育总会秘书章璐、上海市残联文体促进中心主任龚佳韬、上海市台球协会会长葛善根、宝山区残联理事长冉旭、斯诺克世界冠军斯蒂芬·亨得利和约翰·希金斯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仪式,并为比赛开杆。汤艳副理事长向“台球皇帝”斯蒂芬·亨得利和大满贯获得者约翰·希金斯颁发赛事见证官奖牌,感谢他们对比赛的宣传与支持。

世界台联主席杰森·弗格森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美丽的城市风貌和中国同行细致而严密的组织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月是斯诺克繁忙的时段,这次比赛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同期举行的、有着多年历史的上海大师赛,这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敬意和力量。他发自内心地为所有参赛运动员送上赞美,感谢他们为斯诺克运动赋予了新的生命。

残疾人体育是全民健身和残疾人事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残疾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市台球协会始终用行动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去年,在宝山区人民政府、宝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市残疾人斯诺克邀请赛在宝山区应运而生。比赛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关注,特别是双臂残疾选手彭祥伟用脚趾夹杆击球的画面,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众多参赛选手更是意犹未尽,希望比赛能够继续举办。

今年,在上海市残联文体促进中心等部门的关心下,比赛得以在宝山区“梅开二度”,兑现了上届比赛闭幕式中“明年再见”的诺言。本届比赛得到了众多企事业的帮助,场地则是选择在沪上知名工业景点“金色炉台”,恢弘的建筑格局成为比赛全新的亮点。“金色炉台”是中国宝武集团标志性建筑之一,由原上钢一厂2500立方米高炉改造而成,也是毛主席曾经视察过的地方。独一无二的高炉建筑风格,具有鲜明个性和记忆特征,镌刻在大门口的“要好好干,大有可为”八个大字,为残疾人斯诺克赛事营造出了特有的氛围感。

十余名国外选手参加

赛事扩大走向国际化

相较上一届比赛,本届赛事邀请了来自英国、波兰、泰国、印度等四个国家的十余名外籍远动员,以及来自全国七个省市和香港的选手参与了本次比赛。赛事规模的扩大也吸引了弗格森的关注,许多海外运动员前来参赛,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

事实上,上海市残疾人斯诺克邀请赛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为残疾人设立的斯诺克比赛,今年由于有外国选手参赛,赛事也逐步走向了国际,本次比赛的等级与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看看这个场地,非常棒!还有这些标准的球桌,整体的气氛,就像一场职业锦标赛。”亨得利告诉记者,“每年斯诺克世锦赛期间,会有残疾人斯诺克比赛同步进行,给了他们同样的平台可以享受这项运动,我看到现场的选手都很兴奋。看到有这么多人来参与赛事,我感觉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对斯诺克的热爱。”

退役多年的亨得利,现在更多时间是在中国打中式黑八。由于工作关系,他每年在中国生活四个月。与此同时,他还经营着一个抖音账号,目前已经有50多万粉丝。尽管早已不再是英俊潇洒的小生,头发胡子花白、微微发福的身材,倒让他显得更平易近人。

上届赛事的轻微残疾组亚军陆赟,他的偶像就是亨得利,现场的拍照互动满足了他小小的追星愿望。儿时曾是足球运动员的他,因为踢球受伤造成残疾,此后开始了斯诺克运动。他告诉记者,“以前打斯诺克都是跟健全人一起比赛,相比而言,残疾人比赛气氛更轻松,没有很强的竞技性。长期以来国内没有残疾人斯诺克比赛,如今,这项邀请赛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年有外国选手来,我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一起切磋交流。”

谈到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亨得利认为,“中国需要有更多的选手来接班丁俊晖,像丁那样赢得巡回赛冠军。或许他已经达到一个巅峰,所以需要有像斯佳辉这样的年轻选手去不断超越,进一步推动中国斯诺克运动的发展。”

据主办方透露,未来赛事还会继续办下去,并且有望成为世界残疾人斯诺克赛事中的重要一站,同时也为残疾人选手制定相关的积分和排名。

“路是自己选的,我会一直走下去”

据了解,本次比赛项目为斯诺克6红球,采用限时制,每场比赛时间不超过60分钟,根据残疾选手的特点,比赛细分为轮椅、上肢受损、轻微残疾、智力障碍、自闭症、视力障碍、聋哑选手等八个组别。赛事分为两天进行,采取循环制,每组积分前两名选手进入决赛,每组都会决出一个冠军。

记者在现场发现,不少参赛者用手推动轮椅前进,让自己更加靠近球桌,每一次的换位都要重复之前的步骤,还有的选手由于手臂有残疾,甚至架稳球杆都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尽管如此,他们对于比赛都是全情投入,一招一式与健全的职业选手几乎没有多少区别。许多参赛者在结束比赛后,纷纷握手致意,通过一张小小的台球桌诠释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情谊。

残疾人与生活顽强斗争的精神也深深感染了赛事副裁判长、竞赛助理孔云。在他看来,这在无形中给予了普通人更多的力量。“大家都看到,现场的选手有的行动不便,有的话也表达不利索,还有的甚至球杆也拿不动,但他们都在坚持比赛。我们普通人有时候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抱怨、生气,但是看看他们的比赛,我感觉生活中又充满了力量,他们与命运顽强做斗争的精神对我们的人生观是有所启发的,看得我很感动。”孔云坦言。

人群中,记者注意到了第二次来参赛的莫全虎。“这次我是一个人从南京来上海的,和去年一样。”说这话的时候,他满脸透露着自豪的神情。对于迈入不惑之年的莫全虎而言,由于不幸患上先天性小儿麻痹,即便是在南京,他也很少会一个人出门,更不说是从南京到上海、而且还要操心吃住、比赛等事情的“远门”了。相比其他动辄十几年“球龄”的选手,刚刚打了四年台球的莫全虎只能算是个“新人”。不过作为一名涉猎多个项目的“运动达人”,他却丝毫不怯场。“我从小就喜欢运动,无论是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还有马拉松,我都很厉害的。打台球也一样,因为爱拼博才会赢!”莫全虎笑着说。

“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打不动为止。”说这句话的时候,莫全虎的眼睛里闪闪发光。“打台球让我觉得很开心,尤其是球落袋的时候。不管怎样,运动员都要拼搏,即便没有名次也不能放弃。以前我参与长跑的时候,我妈怕我吃苦,不让我跑,但是我爸很支持我,所以我现在什么运动项目都在坚持。”

比赛期间,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也在上海如火如荼进行中,莫全虎也持续关注着世界顶级台球运动员的表现。“希望我以后有机会常来上海,我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快乐,大家都很喜欢打台球,我相信我们也会越来越好。”莫全虎坦言。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比赛的举办,为残疾人士中的台球运动爱好者搭建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增强自信心,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有责任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