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短讯 警惕“运动性猝死” 科学锻炼才加分 2024上海社区健康运动会启动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4-07-08

警惕“运动性猝死” 科学锻炼才加分

章丽倩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将生命留在了印尼、留在了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的国羽小将张志杰,他的离去让人感到无比遗憾。与此同时,受这一事件影响,近期围绕“猝死”和“意外发生时该如何有效急救”的讨论骤增。

“猝死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四分钟,随着施救时间的延迟,救治成功率会大幅下降,四分钟后往往患者脑部会出现不可逆损害。”嘉会国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璐介绍道。对普通人群来说,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科学运动,而“运动性猝死”就是大家必须要提高警惕的一个危险区域。

运动性猝死,它通常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出现的意外死亡。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运动性猝死常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群中。从近些年的现实案例分析来看,运动性猝死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其中,由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造成的心源性猝死为多数派,约占80%以上。

另外,在运动性猝死的心源性案例中,不同的年龄人群有不同的病因呈现。在青年人群中,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病;而在中老年人群中,病因则多为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血管畸形、心律失常等。

心源性猝死案例中,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被称为“黄金四分钟”,是能否将人救回来的关键。在这四分钟内,如果有人对发病者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可以显著提高发病者的生存率。据记者了解,如今随着《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贯彻实施,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正在积极配备AED急救设施,并组织开展救护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应急救护能力,从而为市民群众的健身安全提供更加坚实和有效的保障。

想要避开“心源性危险区”,最基础却直达问题核心的一个做法是接受针对性的身体检查。对家族中有心脏性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即便自我感觉无恙,在制定健身计划前和履行计划过程中,不少专家会建议定期做有针对性的身体检查。而对自我感觉尚属健康且无相关家族病史的人来说,是否要接受针对性的身体检查,就取决于是否想要给自己多上一份“保险”了。

另外,如果大家在运动锻炼时能更多讲究一些细节,也有助预防发病。

比如,早晨是交感、副交感两种神经系统的转化时期,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冠状动脉痉挛,清晨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较低,血液黏度较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惰性较大,起床后若在短时间内从静息状态进入到剧烈运动状态,会使心脏负担骤增。出于对健康及风险性的考虑,大家在晨练时还是要注意充分热身,并尽量让身体“缓慢提速”。

又比如,即便心脏无恙,工作给人体带来的疲劳度也在正常区间里,这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尽情锻炼了——将运动量适宜控制,才是真的为健康加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