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体特派记者
于足球而言,德国队的标签是“意志”。于汽车而言,德国则似乎更有资格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在德国开过车后才真正明白:这才是开车!围绕汽车的一切都做到了极致,让开车成为享受。
众所周知,德国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记得很多年前还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曾作为兼职翻译和一家企业的司机去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当时是冬天,高速公路很多路段还有积雪,结果这老哥开到了240km/h且一路超车。吓得我们两个同行人一路冒汗,多次试图劝他开慢点,但老哥说了几次“别担心”后表情略有不快,认为我们多管闲事。
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我曾和同事一起去巴特基兴根采访中国国青队主帅克劳琛,回程太晚,交通极为不便,克劳琛就主动提出开车送我们去法兰克福。结果,这老先生以65岁的高龄而成为超车道“一哥”,只有他超别人而从未被超越。当超车道有前车挡路时,克劳琛就把跑车怼到前车的尾部开,并不停按喇叭,直到对方进入里面的行车道,然后一脚油门,绝尘而去。我和同事,依然是全程满眼惊恐。
德国高速始建于1932年,据称其条件是能供飞机使用,用于汽车绰绰有余。而且,修健理念非常科学,比如,坡度以前最多8%,现在4%。所以,德国人可以轻松开到200km/h以上,而限速是350km/h(此前德国政客曾呼吁将高速限速在130km/h,结果招致全国反对,认为受到了羞辱,所以才出炉这么个梗)。
当我在德国有开车机会时,才真正明白当年的露怯实乃无知者无畏。确实,在高速公路上开到200km/h对很多德国人而言真的只是“基操”。当然,这也和德国拥有世界最好的汽车制造技术有关。此前几次在德国租车,都是POLO、欧宝、雷诺,但已切身体会德国高速的“快”了。这次开的是梅赛德斯·奔驰,这让我进一步享受到了国王般的驾乘“快”乐!
从曼海姆到慕尼黑,一路被超车无数,而我的速度并不慢。当然,习惯了“限速”的我也着实不敢开快。但在第二条行车道上与前车渐行渐远,身边又不停被超车的时候,速度会不由自主地上去,而此时突然发现,表上显示的是150km/h以上。
有数据表明德国高速公路上事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除了路况和车况都顶尖之外,德国司机守规矩方面也很值得学习。高速公路上,最左边是超车道,其他是行车道。车子都要在行车道开,只有需要超车的时候才变到超车道,超车结束后,要么继续超前面的车,要么立刻回到行车道。大货车在最右道,绝不会到超车道。德国人都坚守这一规则,而且德国人开车都有谦让习惯,确保距离后才变道,所以基本上可以无忧驾驶。只要车足够好,超车道上随意飙到300km/h以上没任何关系。大家都守规矩,只要不是万一的意外,行车道上超过150km/h的速度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在德国开车的享受,除了“快”乐,还包括路边的风景。从曼海姆到慕尼黑,虽然是从内卡-莱茵流域来到多瑙河流域,相当于在中国从黄河流域来到长江流域,但区区300多公里且远离北方平原和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所以风景并无二致。远处是河谷地区特有的起伏山坡,两边都是大片草坪,脚下是缓慢起伏的坡道,极目处是蓝天,或是低垂的云群,偶尔还有突如其来的短暂小雨,身边是“鱼贯而飞”的车流。这种感受带来的美好,无与伦比。
对于生活在中国的人而言,尤为如此。但在德国开车的中国人,比德国人的享受更高一层,因为一款来自中国的导航软件,体验感秒杀其他地图。来之前听闻过,该导航从去年开始可以在海外一些国家使用了。到德国没拿车之前就走路试了一下,真的可以。而当开车行驶在德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或是高速公路,始终陪伴你的是志玲姐姐熟悉的声音。这种亲切感,已找不到语言能够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