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毕业季,大足赛场最美“离别”
第A10版:校园足球 2024-06-12
2024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顺利落幕——

毕业季,大足赛场最美“离别”

李一平/程超

女子超级组-冠军同济大学队 本报记者 程超 摄

男子超级组-上理工八名毕业生 本报记者 程超 摄

女子校园组-黄琪雅(左)和顾琪芸(右)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男子校园组-建桥学院首夺冠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2024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于本月落下帷幕。近一个月的比赛中,63支高校队伍在11人制赛事比赛中,全力向冠军发起冲击。最终,四个组别的冠军各有归属,有实力新军首次登顶,也有老牌劲旅守擂成功。而在隶属于6月的高校毕业季,大足杯赛这项赛事也承载了更多的情感。

男子校园组

建桥学院首夺冠

“以体育人”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李一平

“夺冠啦!这就是我最好的毕业礼物!”6月3日,男子校园组的赛事落幕,决赛中上海建桥学院对阵同济大学,双方常规时间1比1战平,上海建桥学院在点球大战中笑到最后,获得冠军。颁奖仪式上,上海建桥学院队员们接过奖杯,举起手中的金色奖牌,挥洒着香槟,共同庆祝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

作为队内的资深元老,身披21号球衣的上海建桥学院队门将陈宇劼今年也将迎来毕业,在他看来这个冠军就是他最好的毕业礼物。

比起决赛的对手——上海的传统足球强校同济,“草根”出身的上海建桥学院则显得更加励志。在陈宇劼的记忆里,队伍曾经被0比9的大比分击败过,也曾一度在小组赛挣扎,但通过全队上下一心,努力训练,逐渐能闯出小组赛,去年他们还创造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不管是半决赛面对电力大学,还是决赛对抗同济,我们都是以一个挑战者的心态来学习,可能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无所畏惧。”决赛面对同济,在上半场就被先入一球的情况下,上海建桥学院队仍然斗志高昂,最终在下半场时间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将比赛扳平,最终在点球大战阶段成功击败对手,夺得了队史上的首个冠军。

随着队伍一同征战决赛的,还有上海建桥学院体育教学部的刘彬,夺冠后,他也兴奋地和队员们一同欢呼、合影,并且直言:“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刘彬介绍,学校是一所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等方面的开展有其困难和局限性,但学校始终致力于以体育人,通过体育课、体育社团、体育校队的形式,打造属于上海建桥学院的体育文化。目前学校共有14个项目的体育校队,以及更多项目的体育社团,学生有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供选择参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彬在现场观看了决赛的逆转取胜后同样感叹,体育运动,特别是团队项目所带来的凝聚力、归属感是高校许多课程所无法给予的。这次还有不少已经毕业的老队员,甚至有足球队的前辈从深圳、常州等地特地请年假赶来为学弟们加油助威,“这份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就是对我们体育工作的最大认可。”

女子超级组

“特种兵”式双线作战

同济再度大包大揽

本报记者 程超

5月28日,女子超级组比赛落下帷幕。同济女足卫冕成功,上海体育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东华大学分列第二至第六名。

“比赛密集,连续赶场,舟车劳顿。”同济大学2比0战胜上海大学后,同济女足助理教练卢蒙总结道。每年大足杯赛女子超级组开赛之际,正逢中国女子足球乙级联赛小组赛阶段,同济女足在5月成为“特种兵”,来回奔波在上海和福建漳州这两座城市。双线作战考验教练组的排兵布阵,主教练吴兵和助理教练卢蒙是一对黄金搭档,多年带队征战高强度比赛两人早已默契十足。“最后一轮比赛前,我们根据积分榜情况决定吴指导留在漳州,我带着部分主力回上海参加大足杯赛。”卢蒙介绍道,“多线作战球队中老队员作用十分关键,她们是最早的一批队员,现在已经读研一了。”

卢指导口中的“老队员”,正是同济首批招收的2001年出生的高水平女足特长生。苏嘉虹就是其中一员,如今她已经从小队员成长为球队中的“大姐姐”,前不久刚刚入选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女子队,即将代表中国参加6月初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国脚、中乙球员、大学生多重身份交织在苏嘉虹身上,从小踢足球的她早已习惯在不同身份间快速转变,但小苏坦言:“大足杯赛和其他比赛不太一样,我代表的是学校,身份是学生,总感觉自己还未长大,这里的比赛更加纯粹。”

实现卫冕的同时,本届杯赛女子超级组的最佳教练员、最佳门将、最佳射手、最佳球员等个人奖项也被同济包揽。

男子超级组

冠军最后一刻揭晓悬念

学士服成亮丽风景

本报记者 程超

“这么近又那么远。”用这句话来形容上体大小伙子们比赛后的心境十分贴切。今年大足杯赛男子超级组前三名竞争异常激烈,直到最后一场比赛上理工对阵上体大前,冠军的归属仍悬而未决。此前,上体大凭借胜负场优势占据先机,在少赛一场的情况下积8分位列积分榜第二,仅落后已经完赛的上届冠军同济1分。换句话说,上体大对阵上理工的比赛只要打平即可获得冠军。

然而压力之下,以大一新生为主力阵容的上体大在上半场解围失误,用一粒“乌龙球”断送了通往冠军的道路。0比1不敌上理工后,上体大小将们的眼泪和当天落下的雨水交织在一起,这其中包含了失落与不甘,也有成长道路上必须交的学费。

另一边,已经提前结束大足赛程,身处福建参加另一项全国赛事的同济男足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凭借三胜一负的战绩他们再夺桂冠。与此同时,随着冠军花落同济,各个单项奖也呼之欲出,最佳球员、最佳射手和最佳教练授予同济大学何陆鑫、喻梓铖、徐磊,上海体育大学程浩获得最佳门将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男子超级组颁奖仪式前,八名身穿毕业学士服的上海理工大学队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战胜上体大获得男超亚军后,刚刚下场的八名队员迅速冲回更衣室,换上学士服,主教练袁晶给八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弟子们轮流挂上亚军奖牌。袁晶表示:“一路看着他们长大,如今即将毕业还是有些舍不得的,也想通过简单的仪式,让他们告别足球训练,告别学校。”

女子校园组

“高校德比”闪耀决赛

足球是生命里的一束光

本报记者 李一平

5月30日,经过六轮激烈比拼,女子校园组比赛在上海财经大学落下帷幕。决赛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在常规时间内0比0战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复旦大学顶住压力,以3比1获胜,赢得了本年度杯赛的冠军。季军战中,上海纽约大学同样通过点球大战战胜同济大学获得季军。

每年的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杯赛总是会与毕业季“撞车”,这也让这项赛事相比下半年的大足联赛,更多了几分悲伤之情。对许多参与过多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比赛的队员来说,杯赛都是“告别之旅”。

在本次的夺冠队伍复旦大学队中,顾琪芸和黄琪雅就是两名毕业生,在赛后,不少队员纷纷排队和她们合影,记录下这段美好的回忆。顾琪芸今年读研三,即将步入社会的她其实已经是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盟的老朋友了。

黄琪雅是今年队伍中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大一转专业的缘故,她历经五年时间才迎来自己的毕业季。对黄琪雅来说,足球更像是自己紧张、忙碌的大学生活中的一束暖阳,始终激励着自己前进。如今,黄琪雅已经保研成功,将会确定继续留在复旦大学女足队伍中。在选择读研学校的过程中,黄琪雅也思考了许多,最终和队友们的羁绊让她选择继续留在复旦:“虽然人生无不散的筵席,但多留两年的回忆,又有什么不好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