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珅 摄
李铭珅 摄
春节期间,一部《热辣滚烫》登上热搜,同时也带动了市民的健身热情。在这个春节,上海热“炼”不停,不少场馆“大年三十”不打烊,运动成为春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开放近800处公共体育设施,还有不少新春体育赛事、活动,满足了市民在长假期间的健身需求。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李一平
场馆不打烊 健身有去处
据了解,春节期间,申城各区场馆坚持开放,即使大年三十也不打烊。在市属场馆中,徐家汇体育公园、东方体育中心、田林体育俱乐部等均在过年期间向市民开放。整个春节期间上海共开放近800处公共体育设施。
其中,徐家汇体育公园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壁球等热门场馆均在大年三十坚持开门迎客。而位于虹桥的仙霞网球中心、上海市体育宫等网红场馆也在过年期间为市民提供服务。
在浦东新区,不少市民喜爱的浦东游泳馆、三林体育中心等在春节期间持续向市民开放,热爱运动的老友们可以在春节期间享受到了健身的快乐。
在静安区,市民健身驿站在春节期间成为运动好去处,不少市民健身房从2月9日(大年三十)一直开放到2月17日(大年初八)。此外,静安区十余处市民球场也在节日期间为有健身需求的市民提供运动便利。在春节走亲访友的间隙,与家人朋友一起到球场上酣畅淋漓地运动起来。
2月16日上午,室外最低气温已经降到0℃,寒风挡不住市民的健身热情,在青浦区体育场内热闹非凡,前来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在乒乓球馆内,爱好者们挥舞着球拍,你来我往,尽情享受着运动的乐趣。一旁的羽毛球馆也同样热闹,不少市民更是全家一起上场,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过年期间都吃胖了,希望通过体育运动,出出汗运动一下,乒乓球场馆每天上午下午人都蛮多的。我们乒乓球友之间互相切磋,促进球友之间的友谊。”市民裴先生说。
“跟父母一起打羽毛球很开心的,因为平时他们也在忙,空闲时间就可以来这消磨时间,打羽毛球可以让心情更好。”小朋友陈博予说。
“春节期间,有近一万人次的市民来到徐家汇体育公园进行锻炼,室内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更是热闹非凡。”久事体育中心公司副总经理夏洁介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体育运动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过节期间的选择。目前,徐家汇体育公园除了传统项目,还拓展了壁球、板式网球、棒球、飞盘、曲棍球等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新兴休闲项目。
除了这些开放的体育设施,春节假期,申城有不少免费便捷的健身好去处,让汗水和多巴胺为新年开一个好头。
春节健身相约出汗成新风尚
除了体育场馆不停歇外,春节期间,上海市还组织了不少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让市民除了吃团圆饭、逛庙会外,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春节活动。
以嘉定区为例,整个春节期间嘉定组织了40余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近50余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通过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过大年,营造“春节健身不打烊,相约出汗成风尚”的运动氛围。
浦东新区则是通过10场欢声雷动的体育赛事,让群众健身蓬勃开展,让这个新春佳节更健康更昂扬。
而黄浦区更是将体育赛事搬到线上,2024黄浦区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线上亲子运动会把家里的客厅变身“运动场”,大小朋友将运动游戏和线上云游相结合,健康过大年。四天“龙年亲子·环保‘童’步”任务挑战要求亲子家庭通过一天一个亲子运动游戏打卡视频,一天一个“寒假亲子游目的地”分享,边运动边了解家门口的寒假好去处。“龙腾云跃”“龙行虎步”“龙凤呈祥”“蛟龙得水”,亲子游戏讨个好口彩;黄浦滨江、NBA乐园、上海体育博物馆、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解锁各具特色的黄浦文体新地标。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许琦介绍,节假日期间,大家享受了科学运动和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上海通过小型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过大年,营造“春节健身不打烊,相约出汗成风尚”的运动氛围。
记者手记
足不出“沪” 享受“尔滨”风情
今年冬天,“南方小土豆”组团游玩“尔滨”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其实足不出“沪”,也能享受“尔滨”风情。据了解,上海除了十多块固定冰场开门迎客外,还新添了十余块季节性移动冰场,篮球场变身滑冰场,夏天打球,冬天滑冰,为爱好冰雪运动的市民提供滑冰好去处。冰雪运动火热,冰雪消费新场景不断被“解锁”,“冷”冰雪持续释放“热”活力。
例如,虹口区举办的上海白玉兰国际冰雪节,今年已经是第五届,活动从2023年的12月15日一直持续到2024年的3月1日,1200平方米户外真冰场和多场主题活动,不少市民争相打卡。
据了解,第五届白玉兰国际冰雪节将娱乐体验与冰上运动相结合,通过冰场派对、DJ Live等互动形式吸引大众参与。主办方还与冰雪运动品牌合作,开展集市并宣传冰雪运动文化,搭建冬日社交平台,提供冬日生活新方式。
像白玉兰这样的季节性冰场,让冰面变得越来越易“触达”,人们对冰雪运动有着越来越高的热情,从业余高手到初上冰的“小菜鸟”,更多人享受到了属于冬日的冰上快乐。
市民苏捷是花样滑冰运动的忠实观众。“以前想滑冰只能去一些固定冰场,比如五角场百联又一城、新世界、闵行万象城、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基本都在商场的高层或者地下,里面会有挺多高水平的业余爱好者。”
近年来冰雪运动的认知度大涨,上海街头的“移动冰场”也出现了。比起老牌固定冰场“深藏”室内,移动冰场往往在户外的开放性场地,人来人往都能看到那一方洁白雪亮的冰面。
据统计,上海年上冰人数,已经从2018年的50多万人次,上升到2023年的380万人次,冬天赴外省市滑雪的人数稳居全国前三,冰雪运动消费位居全市各体育项目第三名。冰雪运动已成为上海这座南方城市的热门时尚运动。
五年来,全市举办各级各类冰雪赛事多达5000多场次,上海超级杯、短道世界杯、城市越野滑雪等顶级赛事,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在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场地开放,冰雪运动还将在上海持续发展——临港的冰雪运动综合体“耀雪”也将在今年对公众开放,冰雪运动在申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