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角度来说,亚洲杯的结果是成功的。在淘汰赛中,韩国队击败了沙特、澳大利亚两支强队。我们给这支球队注入了永不放弃的精神,特别是对阵沙特队和澳大利亚队的比赛,像电视剧一样充满戏剧性。
克林斯曼不出意外地下课了——以舆论而言,不下课则逆天。
同样不出意外的是,自带巨星光环的克林斯曼,下课下得也绝不悄无声息。而是轰轰烈烈,举世皆知。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林龙
是民心所向,亦众望所归,故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在接连召开多次紧急会议之后,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奎2月16日对外界宣布了将克林斯曼解职的决定:“经足协强化委员会的综合讨论,以及和足协高管们交换意见后,足协决定换帅。”
距离执教韩国国家队一周年还剩11天的时候,克林斯曼就“又”下课了,和之前在拜仁、柏林赫塔以及美国国家队的命运如出一辙。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克林斯曼的成绩是17场比赛9胜5平3负,而亚洲杯更是只有一场比赛是90分钟内获胜的,比差强人意还要差。韩国足协请他的初衷是带队在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取得突破性成绩,但如今亚洲杯无缘决赛的事实让韩国足协失去了对他的信任以及继续等待的勇气,只能毅然决裂,即便为此要付出高达80亿韩元(近4300万人民币)的赔偿金。
有关克林斯曼下课的讨论,在亚洲杯第三场小组赛韩国3比3平马来西亚之后就有了苗头。尽管对于平局的来龙去脉都心照不宣,但韩国国内媒体对克林斯曼能力和态度的质疑在比赛之后就有了第一次的爆发。之后两场淘汰赛都幸运过关,韩国媒体只是引而不发。当半决赛0比2输给约旦之后——即便球队内讧问题还没有被媒体捅出,让克林斯曼下课的呼声就立刻山呼海啸。虽然半决赛已超过了韩国足协下达的任务指标(八强),但韩国球迷及媒体“苦克久矣”。不炒克林斯曼不足以平民愤,如今又有内讧的借口来“遮羞”,所以韩国足协也算就坡下驴,一炒了之。至于为此付出的天价赔偿金,和韩国足球的声誉相比已无足轻重。
从韩国足协的角度而言,炒掉克林斯曼等于是为韩国队在亚洲杯的表现不佳找到背锅侠,并藉此转移更衣室内讧丑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可无论成绩还是丑闻,克林斯曼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并非无辜的受害者。正如郑梦奎对这一决定所给出的解释:“克林斯曼教练未能展现出对球队的竞争力、比赛、球员管理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指导能力和领导力。”这等于是对克林斯曼的全盘否定。
能力而言,执教一年的克林斯曼并没能让韩国队相比2022年世界杯的16强而有所提升。而内讧事件何以被媒体在最敏感的时候捅出,或许克林斯曼最清楚,内讧甚至成为他面对韩国足协质疑时的借口。至于工作态度,一年之内在韩国的时间不过两个月的事实也足以说明了。
态度:不知责任为何物
据称,克林斯曼在最初和韩国足协签约的时候曾许诺过要长期居住在韩国。但近一年的执教期内,他在韩国的日子却只有67天。这也正是郑梦奎将他解职时所声明的“态度”问题。“态度”是克林斯曼作为主帅一直以来的痼疾,韩国足协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早在执教德国国家队的时候,克林斯曼就因为长期居住在美国而引起德国媒体的强烈反感,只不过因为德国队赢得了世界杯季军而一美遮百丑,后来就鲜有人提及此事。但在执教拜仁和柏林赫塔时,没人再惯他这个毛病,“态度”成了克林斯曼最大的骂名。纵观克林斯曼所有的执教生涯,只有在带美国队的时候没有这一争议,因为他本就是定居美国而无处可“逃”。
作为韩国主帅,克林斯曼长期远离韩国,责任何在?他更愿意去欧洲看孙兴慜、金玟哉这样绝对主力的比赛而很少在韩国联赛观察球员,意义何在?对自己的球员缺乏足够的了解,期待克林斯曼率队取得优异成绩就只能是韩国足协的一厢情愿。
就“长期居住韩国”一事,克林斯曼和韩国足协是有分歧的。按照郑梦奎的说法,当初克林斯曼是很多个候选人之一,而他能战胜所有候选人的关键原因之一正是愿意“长期居住韩国”。但克林斯曼的说法是,“从没听说过上任之后要必须住在韩国”。或许是沟通问题,但也可能是韩国足协在甩锅。如果能公布当初双方签署协议的相关条款,那就真相大白了。但韩国足协这么做有两个可能。第一,如果没有这一条款,那就等于自扇耳光。第二,如果有这一条款,但显然没有执行到位,那就是韩国足协对克林斯曼太过纵容,同样难辞其咎。所以,这事只能不了了之。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克林斯曼的态度问题,还需要证明吗?
亚洲杯半决赛输掉之后,克林斯曼曾明确表示要“回(韩)国后给大家一个交代”,但到韩国没多久他就飞往美国了,连与韩国足协的总结会议都只是以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一来或许是他不敢面对韩国足协的质疑,二来更是固有的“态度”使然。
能力:从未得到过证明
作为一支球队的主教练,能力包括好几个层面。有技战术的,有更衣室管理的,也有威信和人格魅力方面的。回顾克林斯曼在韩国队的这一年,任何一个层面都难称合格。“战术无能,领导无方”是最一针见血的总结词。
作为2022年世界杯的十六强队伍,韩国队相比一年前的纸面实力更强——孙兴慜更成大器,金玟哉和李刚仁都因锻炼于豪门而脱胎换骨,其他如在英超狼队挑起大梁的黄喜灿等也都迅速成长起来。虽然和日本相比还略有差距,但在亚洲杯的韩国队绝不应该是和沙特、澳大利亚苦战120分钟而难求一胜的样子。相比一年前,韩国队的战术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明显下降,对沙特和澳大利亚的两场比赛最有说服力。至于半决赛0比2输约旦,以及小组赛3比3平马来西亚,虽然只是笑话,但克林斯曼依然难辞其咎。
内讧丑闻的主角虽然是孙兴慜和李刚仁,但作为主教练的克林斯曼,不可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球队出现这么明显的集团对立,他这一年是怎么管理的?即便是久居国外,但不可能一无所知。在这么重要的半决赛之前,让矛盾集中爆发,主教练是躺平了吗?再者,且不论韩国文化中对长幼尊卑的重视,孙兴慜是球队当仁不让的老大,让李刚仁去挑战老大权威,如果没有主帅的默许,抑或其一直以来的纵容,李刚仁他有这个勇气吗?即便克林斯曼有意把李刚仁培养为新的老大,但何至于要选择亚洲杯来做试金石?最后,据媒体已经透露的内情显示,在矛盾爆发之后,球队数名老队员一起向他申请不要在半决赛中派李刚仁出场,克林斯曼却没能协调好二者关系,而是选择无视,让两个针锋相对的集团共同出现在半决赛中,这几乎是最愚蠢的自杀行为。
以克林斯曼在球员时期所享有的声誉,以及和孙兴慜之间因为同效力托特纳姆热刺的这层关系,作为国际名帅的克林斯曼,完全可以用个人魅力去化解这一切的矛盾。但他要么没能做到,要么根本就什么都没做,以至于韩国队在半决赛遭遇崩盘式败局。
执教这么多年,克林斯曼的唯一高光时刻就是带领德国队赢得2006年世界杯的第三名。但事后的公论是,技战术层面“主”要由勒夫完成,克林斯曼只负责“帅”。所以,作为主帅的克林斯曼,能力何在?这一点没想明白就选择克林斯曼来当主帅,韩国足协也怨不得他。
“帅”品如人品,刚愎自用“裸奔”于众
一直被媒体聚焦的克林斯曼,其巨星光环的背后不可避免会有灯下黑的一面。正如,人性永远都有硬币的两面。球员时代如此,教练时代亦然。也如亚洲杯半决赛输给约旦之后,克林斯曼的玫瑰笑容也会有两种解读。于韩国人是耻辱,克林斯曼却认为这应该被视作体育精神的光芒。
1996年欧锦赛,作为队长的克林斯曼在温布利大球场从英国女王手中接过德劳内杯的一瞬,让他球员时期的声誉达到巅峰。但很快就有各种传闻不胫而走,称他施尽手腕而将马特乌斯排挤出德国国家队。这是他球员时代不多的污点之一,但永远抹之不去。
因为克林斯曼的球员时期太过灿烂,赢过世界杯和欧洲杯,也成为第一个赢得英超足球先生的外籍球员。所以,几乎所有品行中不好的一面都会被刻意无视。而当他成为教练之后,能力之苍白则不足以盖住其所有的负面。自大、刚愎自用、恃宠而骄,强调自我而无奉献精神,等等,不一而足。在德国国家队的时候就表露无遗,但因为世界杯大局为重,德国人不与之计较。而当他执教拜仁和柏林赫塔时,所有的一切都纤毫毕现于公众面前。如今执教于韩国的一年时间,已无任何光环的克林斯曼,品行更完全“裸奔”于众。
克林斯曼在德国时曾有过“玫瑰”的绰号,而他的“玫瑰笑容”在亚洲杯上就有过多次表演。同马来西亚的小组赛,当马来西亚攻入最后扳平一球之时,克林斯曼如释重负的笑容成为整个亚洲杯上最不堪的一幕,以至于曼奇尼都忍不住吐槽,“我更想笑。”而当韩国和约旦的半决赛以0比2告终时,克林斯曼的笑更成为韩国人的耻辱,而他所解释的“这是给对手的尊重”不啻是给韩国人伤口上撒盐。“他要做的是道歉,而不是给对手的致意。”
笑,没关系,哪怕是暗戳戳的笑,但“暗戳戳”的行为则是可忍孰不可忍。孙兴慜和李刚仁的冲突发生在内部,克林斯曼就在边上,相信韩国足协的官员也在,而媒体大概率不会在。可为什么内讧率先见诸英国报端?而且是在克林斯曼下课声音响起之后“如约而至”?以当年他和马特乌斯多有龃龉而总能胜出来看,这大概率就是克林斯曼的聪明之所在。而当面对韩国足协就其技战术能力的怀疑和质问时,克林斯曼也毫不犹豫地祭出“内讧所致”为自己的失败而开脱。他何曾吃过亏?正如,虽然最终难逃下课的命运,但80亿韩元的赔偿金却1分钱都不会少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