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龙 述评
和国足相比,中国裁判在亚洲杯的第一场表现要好很多。从技术角度而言,称不上完美而略有瑕疵,但勇气和自信心遥遥领先于国足!没有因为韩国是夺冠热门而有所顾忌,更没有因为韩国大牌教练、大牌球星的施压而缩手缩脚。从规则的角度,该出手时就出手,无懈可击。至于韩国人因此而“破防”,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是他们家长,无需照顾他们的情绪。
韩国3比1战胜巴林的比赛,踢得异常火爆。当值主裁判马宁共出示了七张黄牌,其中巴林两张,韩国五张。之所以差别如此巨大,因为韩国队的犯规更多。对于胜利,他们比巴林更加渴望。毕竟,韩国队已经64年没有赢得过亚洲杯了。当他们发现巴林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时,动作自然也就越来越大,并不奇怪,他们在2002年本土世界杯已证明了这一点。
哪怕是用最高清的放大镜来看,马宁的所有判罚也都基本无误。第一张黄牌发生在第10分钟,韩国队朴镕宇膝盖高高抬起而顶到对方球员的下巴,而且在接触的一刹那朴镕宇的动作并没有收,这是确凿无疑的危险动作。此时比赛刚开始没多久,所以马宁毫不犹豫出示黄牌,并藉此向双方球员给出预警——本场比赛的判罚会比较严格。几分钟之后,金玟哉从后方放倒两名巴林球员并破坏了巴林有威胁的反击,黄牌也毫无问题。随后,韩国队听懂了裁判的语言,比较长的时间里都很收敛,但第27分钟时又故技重施,李记帝在前场把对方试图反击的球员踢倒,黄牌也在情理之中。3分钟之后,巴林队马丹连续两次铲球,第一次很干净,马宁没有吹罚。第二次动作鲁莽,连人带球一起铲到,马宁出示了黄牌。两相对比,马宁的表现值得点赞。既有动作识别的准确,又有执法尺度的一致。
0比1落后的巴林队犯规开始增多。第44分钟,巴林队员倒地后用手触球试图阻止比赛,马宁根据规则向他出示黄牌。比赛来到第59分钟,曹圭成在防守时踩到对方球员的脚面,马宁思考后给出了黄牌,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双方情绪。此后,两队动作果然都有收敛,直至比赛结束。至于孙兴慜补时阶段在禁区内假摔并试图要点球,马宁给出的黄牌同样无可挑剔,被判黄牌的孙兴慜也无话可说,只能自嘲一笑。
七张黄牌都干干净净。可韩国之所以“破防”,因为五张黄牌对他们下阶段的比赛会有影响。很多韩国球迷在社媒上攻击马宁及他代表的中国裁判,可以理解。至于韩国前国脚许丁茂在电视节目中大放厥词,说什么“中国足球水平和裁判水平都很差”,那就太低级了。许丁茂在1986年世界杯的粗野犯规让天堂里的马拉多纳都记忆犹新。韩国在2002年世界杯的“表演”也都已经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
乌鸦说别人黑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更黑。或许马宁的表现不够完美,比如下半场刚开场时孙兴慜被对方踢到,马宁没有出示黄牌,这个判罚有待商榷。或许他是想在下半时开场阶段定下宽松基调,避免失控,而当李记帝第48分钟同样有背后犯规时,马宁也没有出示黄牌,这说明他对双方也是公平的。但就整场比赛的判罚来看,马宁完成得很出色,无需在意外界的质疑,尤其韩国人。
至于中国队对黎巴嫩的比赛可能会受到韩国裁判的“回报”,那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