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插上数字化翅膀 引领武术再创新 提升服务 扩大交流 全面发展 守护夕阳红 护航健康老龄化
第A12版:体育生活 2024-01-15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健身权益

守护夕阳红 护航健康老龄化

章丽倩

以生命长度为经,以生活质量为纬,如此经纬交织,方体现了当代人对健康老龄化的构想。如今,随着申城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正式施行,本市的老年人健身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慢性病成关隘

科学运动是真良方

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缠绵病榻地度日与精神矍铄地生活,两者区别甚远——如何做到健康老龄化,这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比较迫切的需求。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上海一直致力于提升为老服务能级。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它将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和便利。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1505.1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53.6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约等于每10人中就有四位是老年人。与前些年的数据相比,申城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快。如此背景下,申城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对老年群体划重点,就显得愈发正当其时。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第12条提出:体育、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社区老年人多功能体育场所建设,整合体育设施与养老服务设施功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辅导、身体机能训练、运动干预等运动康养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探索设立与科学健身相关的特色门诊,在开展相关医疗服务活动时,针对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评估诊疗、运动干预等服务。

在通往健康老龄化的这条路上,如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成为了一道关隘。根据官方数据,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中,75%的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43%的人有多病共存(同时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的情况。实际上,老年人群“一身多病”现象也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普遍问题,而慢性病及由此带来的失能正是会影响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患。

此前,已有不少研究显示,科学合理的运动习惯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能起到一定功效,也可使部分老年人的失能时间延后。2021年,上海在全国首创了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立足社区,以智能化与适老化并重,为老年人提供体质测试、科学健身指导、慢性病运动干预、运动康复训练等“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原计划到2025年底,上海市将建成100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实现16个区全覆盖,目前已提前完成目标。

运动健康队伍建设

“五湖四海”跨界联手

在为健康老龄化护航一事上,《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这倒是与相关运动健康队伍的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合力同济,携手而行。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第47条提到: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优化配置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加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另外,如《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涉及的推进“金边银角”空余场地的合法利用,这也有可能为日常生活半径较小的老年人提供更多就近的健身便利。

有些过往数据其实很值得与大家分享。有关方面通过跟踪分析,发现2022年到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老年人,他们的医保支出有了前后变化:2097位老年人共节省414万元医保支出。另有相关报告显示,经常锻炼的老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康复,在精神状态、睡眠、血压、便秘、关节疼痛、血糖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里,“社区(运动)健康师”的概念来到了部分上海市民的身边。一定程度上,该项目是在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的新生态。未来,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体育工作者、家庭医生、与体育和健康相关的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等,他们有望在同一阵营中变得更加紧密,以跨界联手的方式,为银发群体更多造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